8月22日至2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外籍教师前往新疆,开展主题为“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的研学活动。来自俄罗斯、新西兰、蒙古、苏丹、刚果(布)、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等10个国家的15名留学生,6名港澳台学生以及来自塞尔维亚、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4名外籍专家参访新疆,先后深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温泉县、赛里木湖景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喀拉峻国际生态区、伊宁市等地,走进博物馆、乡村企业、特色街区、生态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多元文化与特色产业、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的交融中,亲身感受了新疆乡村的发展振兴、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璀璨魅力、多元民族的团结共处,共同见证了文明进步、繁荣发展、开放自信的新疆。
感受多元文化与产业交融
在博乐市,研学团走访了青得里镇夏布尔塔村特润文化产业园,观摩了现代化蒙古包生产线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了当地民族歌舞。师生们探访了小营盘镇塔翁哈木尔阿德尔额村马术俱乐部,沉浸于草原马术文化之中。他们还参观了博乐市湖玛食品加工厂和乌图布拉格镇红叶酒庄,品尝乳制品与葡萄美酒,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师生们在多元文化与特色产业的交融中,感受中国新疆乡村发展的脉动。
见证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研学团前往温泉县,考察了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师生们欣赏了传统乐器演奏,体验了射箭和刺绣,并听取了该村挖掘戍边历史文化、打造主题旅游村落的新时代发展故事。随后,研学团参观了冷水鱼公园、新疆北鲵馆和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了解了当地在生态保护、物种保育及可持续旅游方面的努力与成果。这些实地考察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疆的生动实践。
探索自然遗产与绿色发展
在伊犁特克斯县,研学团走进八卦城,深入了解了其蕴含的中华易经文化、古代城市规划哲学以及多民族交融的历史。师生们还探访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拉峻国际生态旅游区,通过参观遗产展示中心和深入草原牧区,领略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壮丽自然风光,并见证了当地如何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绿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体验多元文化交融与民族团结
在伊宁市,师生们前往噶赞其民俗村、石榴飞行博物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手风琴博物馆和六星街特色街区,体验了马车游览、民族歌舞、下午茶、帽子与香囊制作等活动,品尝了当地美食,与少数民族群众共舞,深入感受了新疆浓郁的多元文化氛围。

通过新疆研学活动,北外师生们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见证了新疆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民族团结方面的卓越成就,深刻认识到新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动实践。他们对开放自信的中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纷纷表示期待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为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贡献力量。本次活动得到了新疆日报、新疆广播电视台、天山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