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主办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材教法协同创新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5-21 16:48:35 来源: 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 编辑: 花瑞

5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杭州市文海中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材教法协同创新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北外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学院儿童语言研究中心、《英语学习》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期刊、《教学月刊·中学版》期刊联合协办。

本次研讨会以“新课标、新教材、新探索”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深入探讨外语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会议通过主旨报告、课例展示、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为与会者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杭州市钱塘区教育局副局长江志明、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罗敏江、北外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孙有中教授分别致开幕辞。会议开幕式由北外英语学院院长杨鲁新教授主持。

江志明指出,在“新课标、新教材、新探索”背景下召开本次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小学外语教学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教师应以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公民为目标,多方协同构建育人体系,共同推进中小学外语教学创新发展。罗敏江强调,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外语教育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持续探索创新,着力培养具有跨文化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孙有中提出,外语教育应与国际理解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外语教育应超越工具性价值,注重核心素养培育,尤其要重视中小学阶段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十五五”规划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基础教育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基点,基础外语教育应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国家全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希望本次研讨会为推动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办强办优作出新贡献。

本次研讨会推出了五场主旨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在“面向教育强国的外语教材建设”的报告中,强调教材建设需立足高站位,通过结构化设计打造高质量体系,实现教材使用的理念转变。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系统阐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教材活动设计”,提出应秉持“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理念,构建包含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递进式学习活动体系。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作题为“如何理解和应对英语新教材之‘难’”的报告,分析了新教材使用中的难度问题,建议教师聚焦核心素养目标,通过语篇深度解析和体验式活动设计破解教学难题,避免盲目拔高难度。罗敏江围绕“初中英语新教材启用:问题挑战与实践进路”,探讨了新教材使用现状及挑战,强调要通过“实践—反思—精进”的循环探索教学新路径。北外张莲教授阐释了“外语类教材评价标准:构建、解读与应用”,提出了包含多维度指标的教材评价框架,并就该评价框架在教材研发、教学实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课例展示环节,来自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海宁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毛新德老师、杭州市文海中学汪秋艳老师分别展示了其教学设计。来自五所协同创新实验校的优秀教师展示了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学课例。杨鲁新、王蔷、邵艳红、罗敏江、葛炳芳、李威峰等在场专家对各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点评,并就教学优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外语课程教材教法协同创新实验校负责人针对前期申报的课题进行中期汇报。孙有中、杨鲁新、张莲作为点评专家分别针对实验校的汇报进行点评,对课题研究方向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孙有中在闭幕式上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果,并强调专家需与一线教师深度协同,构建学术共同体,着力破解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实践难题,共同探索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为新时代外语教育事业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