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主办“第九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25-04-22 11:42:17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编辑: 尹远

4月19日至20日,“第九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外语青年学者该何为?”。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位外语界专家学者和期刊主编莅临,近50位中青年学者参与分组研讨。

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旸介绍了学校和外国语学院办学情况,对众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文斌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有外语铺路,而中国外语教育的希望与责任均在于中青年学者。

本次论坛共8位专家作主旨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以语言的“临近性”为分析对象,围绕经典的“语义三角”关系,指出大语言模型尚局限于处理符号关系,下一步当重点发展能处理概念关系的“大概念模型”,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对真实世界事物联系的处理。西安交通大学张晓鹏教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二语续写任务可提升写作效能感,而写作效能感的提升可进一步优化语言使用。北外许家金教授提出“人机协同外语教学法”,强调人文与智能素养双核驱动,从理念、设计、实施三个维度介绍了诸多外语教学新思路和新做法。首都师范大学焦丹教授深入探讨文化翻译研究,总结出“萃取—提炼—建构—阔展—外传”的翻译传播路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结合《现代外语》审稿实践,阐述了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选题理据性与前沿性等议题。南开大学李民教授在反思个人外语学习、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外语教育学”这一二级学科设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科学性加以阐释。上海交通大学庞双子教授聚焦新闻语域,基于历时复合英汉双语语料库考察了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的多维互动关系。江南大学顾琦一教授则以一线外语教师视角,深入反思了人工智能用于外语教学的能与不能,倡导智能外语教学情境下需要尤为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发展。

王文斌教授、《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教授、《中国翻译》主编杨平教授、《外语教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夏登山教授和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主编何伟教授共同参加了“期刊主编与中青年学者座谈”环节。各位主编首先介绍选题和审稿等方面特点,随后解答了现场师生关于投稿问题等相关困惑。现场气氛热烈,参会师生踊跃提问,并表示获益极大、深受鼓舞。此外,主编们还同其他与会专家一起听取了分组发言汇报并给予点评。闭幕式上,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全面总结,指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不可逆转,学界应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的同时坚守人文价值,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

“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打造的系列特色学术会议之一,旨在为中青年外语学者搭建一个优秀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平台。本次论坛紧跟时代前沿,关注人工智能,发挥了学术期刊的学科引领作用,帮扶了一批中青年外语人才,增进了与兄弟院校、兄弟期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