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强国行”专项行动——“教育强国·外语担当:AI赋能新时代外语教育变革”主题党日活动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举行。
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人工智能助推外语教育变革式发展的方略”为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领学。王定华从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外语教育的影响。他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更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变革。外语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避免对AI的“替代性认知”,而是秉持“增强型认知”和“重构创造性认知”的态度,批判性地运用AI生成内容。王定华就此提出了三个关键思考:教育管理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教师如何运用智能技术、学生如何实现个性化学习。
基于“以语培元,语化智能”的发展方略,王定华提出了五条具体实施路径:一是聚焦语言智能研究,夯实理论基础;二是以语言为基础,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三是坚持外语特色,创新教育研究;四是构建智慧平台,促进教育公平;五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优化教育治理。王定华强调,北外应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建设外语教育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探索创新模式,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空间教师跨时空的协同创新,引领全国外语教育实现变革式发展。希望“强国行”专项行动能够组织更多行之有效的活动,在实践中回答外语院校何为、外语教育何为、外语教师何为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跨地区、跨高校、跨学科协同创新,弥合跨区域外语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与全国高校外语教师携手并进、一路同行。
北外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作了题为“数字虚拟教师系统与探究式外语教学”的报告。他重点介绍了数字虚拟教师的功能特点和课堂中的应用实践,并指出,在人机协同环境下,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引导组织课堂活动,虚拟教师发挥认知工具功能,是未来外语教学的重要方向。
在联学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外语学院党组织书记和教师党支部书记纷纷发言,分享联学心得体会。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麦丽哈巴·奥兰认为,此次领学为外语教育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指导,使全体参会党员教师进一步增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杨志华对“一路同行”党建联建“强国行”专项行动平台表示感谢,期待与各高校携手共进,积极主动拥抱AI变革,共同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外语教育答卷。专用英语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廖鸿婧、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涂端午、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教师党支部书记王琦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AI技术对外语教学科研的推动作用,现场讨论热烈,观点碰撞不断。活动最后,北外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苑大勇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次活动由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负责人、北外专用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侯俊霞主持。专用英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全体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以及新疆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理大学、西藏农牧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河北大学、喀什大学等单位180余位外语教师党员齐聚一堂,共同思考AI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外语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专题领学、技术分享和联学交流,与会者不仅加深了对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融合的理解,还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活动通过党建联建,为全国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为推动新时代外语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