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专家研讨会在北外举办
发布时间:2024-01-28 14:40:31 来源: 外研社 编辑: 尹远

近日,“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北外承办,聚焦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文科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出席会议并讲话,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原校长樊丽明主持会议。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成员孙有中,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崔立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晓光,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李鑫参与会议研讨。

会议研讨中,孙有中介绍了北外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的重大举措和创新举措:出版《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扎实推进外语类专业“三进”工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建设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外语学科智慧教室等,赋能外语学科发展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他建议大力推进国际传播、国际法律、国际组织、国别区域研究等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推进区域国别学、语言智能等领域建设,加快推动外语智能学习工具及平台建设、智能教学实验室建设等。

时建中提出,法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应以跨学科交叉为重要途径,通过新的知识生产逐步实现新知识的体系化,以“科研的新文科”推动“育人的新文科”。陆小华表示,面对大模型技术带来的挑战,应支持构建语言大模型的教育运用,推动纵深融合的新文科教学探索和研究探索,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规范。崔立真认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交叉融合,加强文科教育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有效运用数字技术与工具的能力,全面提升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王晓光建议高校鼓励开设新文科专业试点、实施数智人才培养、构建数智化实验教育体系等,推进数智化时代下的新文科建设。孟天广分享了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方向的建设进展,建议加强文科领域教学和科研的协同,加强高校间探索经验的交流互鉴。李鑫建议,要深化校企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助力新文科建设的示范应用;发挥新文科在价值导向方面的独特功能,促进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樊丽明在总结中强调,作为文科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从教学和科研密切结合的视角推进文科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武世兴在讲话中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深刻影响,也引发全球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数字时代,教育何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时代命题。如何将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结合起来,事关我国战略全局。他指出,高等文科教育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从被动应变转为主动求变,将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有机融合,推动构建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一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培养文科拔尖创新人才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应对人工智能逐步替代简单文字工作的挑战,加强文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发挥文科在价值判断、伦理约束、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文科创新人才培养反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二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结合起来。要研究数字时代对文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发展与文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将成果及时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综合能力。要积极推进数据集、案例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重塑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新形态。三要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文科育人模式结合起来。要研究如何与实务部门、行业产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结合文科类专业特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沉浸式学习空间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等,打造教、科、研、训一体化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会前,与会专家实地参观了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观摩了教学平台、写作平台、虚拟仿真课程等数字化建设成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处室、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北外相关单位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