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青联主办,我校团委、英语学院承办的中欧青年辩论赛全国选拔赛在我校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澳门大学等全国60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此项赛事。开幕式前,全国青联副主席、我校校长陈雨露亲切会见了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万学军副部长一行,并就中欧青年交流年系列活动的举办交流了意见。

6月10日下午,大赛开幕式在逸夫楼三阶举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全国青联副秘书长万学军,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综合处副处长林梅,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学生处处长丁浩、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卫放、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团委书记陈洪兵,以及国际国内评委、参赛选手出席了开幕式
。


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全国青联副秘书长万学军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此次中欧青年辩论赛,是中欧青年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中欧青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推进中欧关系持续发展。他希望参赛选手本着“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碰撞思想、启迪思维、锻炼能力、展现自我,在辩论中增进理解和友谊。

我校校长助理孙有中介绍了中欧青年辩论赛举办的重要背景和意义。为拓展中欧之间,特别是中欧青年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中国政府与欧盟将2011年定为中欧青年交流年,计划合作开展青年交流系列活动。中欧青年辩论赛是中欧青年交流年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将会通过设置政治性或社会性议题,在辩论的过程中增强中欧青年的相互了解,促进文明对话。
随后,大赛总裁判长,国际评委代表,志愿者代表依次发言。他们表示,将为举办一届高质量国际赛事而不懈努力。
本次选拔赛采取英国议会制辩论的形式,选题涉及时政热点、青年参与和发展、中欧文化、中欧交流、中欧关系等多个方面,辩论语言为英语。
随后,大赛总裁判长,国际评委代表,志愿者代表依次发言。他们表示,将为举办一届高质量国际赛事而不懈努力。
本次选拔赛采取英国议会制辩论的形式,选题涉及时政热点、青年参与和发展、中欧文化、中欧交流、中欧关系等多个方面,辩论语言为英语。

开幕式后,选手们迎来了紧张的比赛日,他们围绕相关辩题展开激烈辩论。经过两天的激烈比赛,选拔赛产生了包括我校3支队伍在内的16支晋级队伍,他们将参加于9月下旬在北外举行的中欧交流赛,届时将与来自欧洲的16支代表队同场竞技。
12日下午,大赛闭幕式举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董霞,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综合处副处长林梅,我校副校长金莉,团委书记陈洪兵等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团队和个人颁奖。
闭幕式上,金莉副校长对广大赛事工作者、志愿者、选手的出色表现表示赞赏。谈到此次大赛的重要意义时,金校长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21世纪的青年不仅仅应该学习国际语言技能,还要了解国际社会的多元化文化,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更全面地沟通世界。她还勉励广大青年,面对新形势要积极创新、开放包容、勇于担当。
中欧青年交流年是在2009年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温家宝总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提出的。作为交流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青年辩论赛以青年友好为根本,以交流互动为手段,以增进理解为重点,主要目标是促进文明对话,增进中欧青年见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鼓励青年关注和支持中欧关系发展,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中欧伙伴关系。
12日下午,大赛闭幕式举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董霞,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综合处副处长林梅,我校副校长金莉,团委书记陈洪兵等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团队和个人颁奖。
闭幕式上,金莉副校长对广大赛事工作者、志愿者、选手的出色表现表示赞赏。谈到此次大赛的重要意义时,金校长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21世纪的青年不仅仅应该学习国际语言技能,还要了解国际社会的多元化文化,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更全面地沟通世界。她还勉励广大青年,面对新形势要积极创新、开放包容、勇于担当。
中欧青年交流年是在2009年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温家宝总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提出的。作为交流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青年辩论赛以青年友好为根本,以交流互动为手段,以增进理解为重点,主要目标是促进文明对话,增进中欧青年见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鼓励青年关注和支持中欧关系发展,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中欧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