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举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两周年纪念暨伊莎白同志追思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26 11:11:09 来源: 国际处 编辑: 郭玮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回信两周年之际,为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回信精神,深切缅怀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北外加拿大功勋老专家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202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两周年纪念暨伊莎白同志追思活动在阿语楼国际会议厅举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外国专家工作筹备组负责人聂生奎司长,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陈大立,加拿大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冯芝兰(Gillian Frost)、公共外交参赞希娜珈(Nadia Scipio del Campo),北外英语学院1973级校友傅莹,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德忠,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志钢,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赵刚,北外原党委书记、校长陈乃芳,原党委书记杨学义,伊莎白家人、亲友,北外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等15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贾文键主持。

活动在伊莎白纪念视频中展开,视频追忆纪念伊莎白同志的百年峥嵘岁月和光辉人生,视频温馨感人,记录了伊莎白从孩童时期到世纪老人的精彩人生片段和动人瞬间。

俞家栋代表人社部向伊莎白家人表达衷心慰问,并对伊莎白同志积极献身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和对外友好交往作出的杰出贡献表达崇高敬意。他高度赞扬了伊莎白同志在内的所有在华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对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对新中国发展的卓越贡献。他表示,伊莎白精神永远会被中国人民铭记,激励新一代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陈大立代表教育部向伊莎白同志的逝世表示悼念。他表示,伊莎白同志心怀热爱、无私奉献,她始终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投身中国外语教育事业。他呼吁能够有更多新时代的“伊莎白”,谱写人类友谊新篇章,传承伊莎白同志的事业。

王定华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的回信内容,他表示,伊莎白同志的逝世是北外的重大损失,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非常关心,并向家属表示慰问。他细致入微地回忆了解放前后伊莎白作为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的经历,从伊莎白毅然选择留在中国、无私伟大付出等事迹出发,呼吁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继承伊莎白同志的遗志,共同努力奋斗。两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北外将继续发扬伊莎白精神,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不断朝着成为国际化、重特色、高水平、综合型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奋进。

陈乃芳深切悼念了伊莎白同志,她讲述了伊莎白在北外任教时的点滴故事以及深厚的中国情结,追忆了她与伊莎白之间的师生、同事之情,赞扬了伊莎白与丈夫柯鲁克同志的崇高品质,感谢她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重要贡献。她表示,伊莎白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冯芝兰(Gillian Frost)对伊莎白教授的逝世表达了深切哀悼。她表示,伊莎白教授作为卓越的教育家、研究学者、人类学家,是加拿大在华德高望重的标志性人物,对中加两国人民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加拿大使馆将致力于维系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将继续与北外加拿大研究中心、魁北克研究中心等机构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

伊莎白之子柯鸿冈(Paul Crook)宣读了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Jaime FlorCruz)的致信。吉米在信中提到伊莎白夫妇是大使在北京遇到的第一批外籍人士之一,也是鼓舞人心的榜样。他赞扬了伊莎白笔耕不辍,不断学习的优秀品质,感动于其坚守中国,坚持奉献于中国外语事业,不求名利,不忘初心地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精神。

傅莹回忆,伊莎白老师任职教学期间,用坚定的态度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严格、严谨地引导大家走上学习的道路。伊莎白和柯鲁克夫妇有着丰富的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对中国的观察更加细腻、教导也更加自然柔和。他们常邀请学生到家里去,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们受到鼓励,激发对外语学习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见证了北外培养出了一批批学生投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也希望现在和未来的北外人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伊莎白之子柯马凯(Michael Crook)与柯鲁(Carl Crook)作为家属代表发言,介绍了伊莎白同志精彩的一生。他们首先回顾了伊莎白童年成长在教育工作者家庭的家学渊源以及青年时代心系农村并前往藏区开展人类学调研的经历,随后伊莎白回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结束后返回中国参与中国乡村建设和考察调研,始终关注于英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等。他们介绍了伊莎白关心关爱学生成长、致力于工作的同时重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字字句句生动细腻、扣人心弦,传达出伊莎白对中国的拳拳深情。他们还对国家、北外对伊莎白的照顾和关怀表达了真诚的感谢。

北外退休教授张中载、梅仁毅、王家湘、张秐以录播视频的形式表达了对伊莎白同志的怀念与追思。张中载教授回忆了伊莎白在下乡期间与人民同住同吃同劳动的平易近人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敬佩其放弃优越生活投入艰苦革命的勇气。梅仁毅教授感谢了伊莎白为北外英语教师教学打下的根基,赞叹其“以人为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品质和与中国人民共患难的高尚人格。王家湘教授讲述了伊莎白放弃人类学专业,毅然决然全身心投入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故事,感动于伊莎白几次主动要求减薪,将教育作为自身理想的举动,表示伊莎白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和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的关注正是其善良人格的体现。张秐教授回忆了自己初入工作岗位时与伊莎白合作教授英语精读课的经历,表示这段经历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更决定了自己往后如何教学和如何对待学生的方式,她深切表达了对伊莎白夫妇的怀念之情。

为纪念缅怀伊莎白同志,北外师生精心准备了温馨的节目表演。英语学院2022级国传班全体学生现场朗诵了伊莎白同志生前最喜爱的诗歌“Invictus”(“无敌”)。主持人协会赵泠宇、顾大炜的情景式朗诵表演《第一故乡,第二祖国》由北外学生改编创作,重现了柯鲁克夫妇早年在农村调研、选择在中国任教、见证新中国成立的种种情景。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演唱了伊莎白同志生前喜爱的三首歌曲《南泥湾》《Gently down the Stream》和《Jarama Valley》。北外退休教职工组成的老年演出队演唱了伊莎白同志生前和同事们合唱过的《解放区的天》。最后,现场所有嘉宾、师生合唱北外校歌《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共同向伊莎白同志致敬。

追思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来到阿语楼广场前,共同见证伊莎白·柯鲁克雕塑揭幕。王定华、杨丹、聂生奎、杨学义、史宗恺、柯马凯共同为雕塑揭幕。伊莎白·柯鲁克雕塑由清华校友总会和清华大学重庆校友会捐赠,雕塑刻画了青年时代的伊莎白,寄托了全体北外师生乃至社会各界对伊莎白同志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杨学义在雕塑揭幕仪式致辞中表达了对伊莎白同志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思念。他表示,伊莎白夫妇无私忘我的国际主义精神,深耕细作、传道授业的教育情怀,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北外人。最后,他深情朗读了亲自所作诗歌,字字真情,流露出对伊莎白同志最真切的怀念。

最后,贾文键宣布“她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同志生平展”在北外隆重开展,展览将带领大家回顾伊莎白同志的光辉人生,体悟伊莎白精神的强烈感召力。

国际共产主义者,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著名教育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专家,终身荣誉教授伊莎白同志于2023年8月20日零时59分在北京辞世,享年108岁。

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 ,女,加拿大籍,1915年12月15日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抗日战争初期在四川投入乡村建设运动,后前往英国,与丈夫大卫·柯鲁克 (David Crook,英国籍,1910-2000年)结婚,并参加国际反法西斯战争,1943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47年以国际观察员身份来到晋冀鲁豫解放区,观察记录中国土地改革过程。1948年应中国共产党邀请,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中央外事学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伊莎白同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躬耕教育七十余载,参与编写我国第一套大学英语教程,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教师发展等方面做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奋力拓展北外特色、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之道。伊莎白同志求真务实,治学严谨,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问题,作为一名具有共产主义情怀的人类学者和社会学者,撰写了《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和《兴隆场》等著作,忠实考察与记录了中国革命与建设,向世界展示真实生动的中国。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伊莎白同志在中国生活工作九十余载,为北外和新中国英语教育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与智慧,她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

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授予伊莎白同志“终身荣誉教授”称号。2016年和2018年,中国政府先后授予她“十大功勋外教”及“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伊莎白同志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亲自颁发的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