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办的中国—中亚发展知识交流会在京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昊,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昌文,吉尔吉斯斯坦交通和通信部副部长达萨利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国家经济、投资及贸易事务副顾问哈基莫夫,原哈萨克斯坦教育和科学部长图伊梅巴耶夫等中国和中亚国家政府官员以及中国和中亚国家高校、智库和国际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应邀出席会议并就如何促进中国—中亚国家民心相通作主题发言。
赵刚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离不开民心相通。实现民心相通既是各项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最终目标。实现民心相通,必须首先实现语言相通。语言人才培养对实现民心相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分享了北外与中亚国家高校和机构在语言教育、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所开展的活动和取得的成果,并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中亚国家民心相通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重视语言在促进民心相通、提高合作水平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快中国的中亚语言人才培养和中亚国家的汉语教学工作。重视翻译工作,加强文学和重要典籍互译。二是大力推进文化交流互鉴,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加深双方民众对对方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全面认知,增加各国人民友谊。三是重视智库作用,积极推进国别区域研究,中国学术界应加强对中亚国家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的研究,也鼓励中亚各国学者与中国学术界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四是加强媒介传播,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扩大双方民众获取准确、客观信息的渠道,使得双方民众能够对对方有更深入的了解。五是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推进青年交流,在年轻一代心中播种友谊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