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全国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论坛”以线上形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14所高校的30位本科生进行了论文宣读。
开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对全国外语界开展本科生学术创新教育具有示范性意义,鼓励同学们要努力成为具有专业本领、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外语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部党委书记罗林表示,中阿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合作伙伴,阿拉伯语专业要以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阿拉伯语教学向阿拉伯语教育转型升级,让学生真正成为“三有”人才。
此次论坛以“‘一带一路’与中阿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设“文明与文化”“经济与外交”“教育与人文”三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同学们发言后,来自北外的张宏教授、中山大学的陈杰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侯宇翔教授分别对每位同学的论文进行了深入点评,他们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思辨意识、创新意识、文献搜索能力、表达能力,坦诚地对同学们在选题、论证等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点评专家作小组总结汇报,北外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吴旻雁代表论文评审委员会宣布了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北外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作总结发言,他对所有与会嘉宾、点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对论坛下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也希望同学们多阅读、多思考、多研究、多实践,努力拓宽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
近年来,北外阿拉伯学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成长需要,坚持“以本为本”,深化综合改革,打造了“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系列研讨会”、《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系列专题论文集》、“全国阿拉伯语专业金课大赛”、“朱凯教育基金”、“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基础教学月度沙龙”、“北外阿拉伯学院教学开放日”等平台和机制,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努力提高培养质量,同时也为推动全国阿拉伯语专业协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获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