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1日—22日,第四届“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举行。本次比赛由北外法学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合作,共同邀请了来自最高法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学府以及贸促会、律师事务所等实践部门的知名知识产权专家、法官、知名律师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专业人士担任大赛评委。共有14所大学(机构)参加了本次竞赛,包括:美国Depaul大学、美国Toledo大学、澳大利亚Bond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我校党委副书记文君、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孔祥俊、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葛树、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副司长张耀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德、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黄义彪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文君副书记在讲话中对来自海内外的参赛队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本次比赛表示欢迎,指出了“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次知识产权法模拟法庭竞赛为国内外的选手们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共同提高的机会,为各高校交流知识产权法律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搭建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教育的国际化。
本次所使用的虚拟案例经过精心设计和专家论证,内容涉及商标显著性等热点问题,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丰富的竞赛知识资源;相关赛事规则也在继续坚持国际通行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化和规范化,赛事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作为比赛主办方之一继续给予鼎力支持,康信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作为协办方、律商联讯(LexisNexis)集团作为赞助方为本次赛事提供了大力支持。
经过激烈角逐,澳大利亚邦德(Bond)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获得亚军,美国德保罗(DePaul)大学代表队和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获得季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澳大利亚邦德(Bond)大学、美国德保罗(DePaul)大学代表队获得最佳书状奖。美国Toledo大学的Mara Rendin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熊星、澳大利亚Bond大学的Henry Norris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晨获得最佳辩手奖。国内参赛竞赛选手运用流利的英语深入阐述商标显著性等专业问题,获得评委的一致赞誉,外国参赛选手也通过竞赛了解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发展。各国各校选手交流切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为今后更多的合作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全球知识产权及其相关贸易的活跃,知识产权领域也成为摩擦纠纷多发地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博弈仍在继续。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法教育的国际化,本着沟通交流、切磋技艺、共同发展的目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于2007年开始共同举办全程使用英文的“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比赛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成功举行三次(2007年,2008年,2010年)。这一赛事不但为北外法学教育赢来广泛赞誉,也在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并获得高度评价。今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将携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以及实务机构,继续加大投入、完善组织将此竞赛活动作为重点知识产权教研活动予以推广,并力争将其办成国内外一流的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性知识产权教研活动,为中国知识产权法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