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研究部署2023年春季学期工作
发布时间:2023-02-15 19:11:31 来源: 党委宣传部 编辑: 花瑞、邱显锋

2023年2月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工作部署会在阿语楼国际会议厅举行。

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德忠,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志钢,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赵刚等出席会议。会议由贾德忠主持。

王定华对新学期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他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北外师生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念指导下,始终高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展现更加奋发的面貌,齐心协力、提质增效,不负韶华、勤勉工作,立足岗位、做出成绩,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平稳较快高质量发展。

王定华代表学校党委对本学期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聚焦学习抓主线。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注重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体会相结合。认真落实全党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内容要求,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分类做好党员干部、专业教师、学生骨干的教育培训,走出校园,在实地调研、参访研习中提升学习效果;要立足本职,学以致用,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转化为干事创业再创佳绩的生动实践。

二是聚力发展抓关键。要立足新起点,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对照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内容,抢抓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契机,立足后疫情时代新起点,紧盯目标,追求实效,注意节奏,推进实施,确保落实。要把握新高点,持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积极构建学科聚合、学术融合、学者联合新格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质量导向,着力推动通用语种卓越发展,非通用语种振兴发展,非语言专业特色发展,加大力度做好学科博士点专业建设。要突出新亮点,有效增强学校影响力。通过举办“理解当代中国”大赛、出版“一带一路”教育大系、开展国际志愿服务活动、召开全球区域国别年会、收集全国“一带一路”成果等多项重点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献礼2023“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三是聚势育人抓根本。要合力讲好“大思政课”积极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政课程为核心,课程思政为特色,实践课堂、网络思政协同发展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让思政工作时效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建强思政课主渠道,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应有作用。搭建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的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搭建学生培养助推器。积极构建教育教学新格局,体现人才培养的学科深度、知识跨度、文化广度。真正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成长成才出发,修订完成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工程。亲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学生心理,提升学生幸福感。要着力提升培养质量。持续打造一流本科,重点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筹备工作。在国家战略紧缺和新兴交叉领域加快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要乘势而上强化科研。大力整合资源,推动有组织科研,开展绩效考评,选树科研先进,消灭科研空白点,保持奖励力度,人人见贤思齐。

四是聚合党建抓引领。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要切实发挥作用,二级党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思想引领、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大力支持和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能力全面过硬。要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出以公心、公正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选配到领导岗位。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方针政策,选优配强用好干部队伍,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要引育并举激发人才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质量做好引才育才工作,尤其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海外人才引进,加强待遇保障。注重为校内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多方支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类型人才提供支持,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让实干者得实惠。让广大同志热心从教,安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人才的优势才能得到进一步激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

五是聚能开局谱新篇。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发展布局。根据教育教学、创业创收等相关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整合资源合理规划,统筹予以安排。要广开财路,汇集资源,筹集社会资金,支撑学校发展。要加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模式与路径,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机构的沟通联系,充分运用国际优质资源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助力学校发展。要确保平稳有序开启各项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平安校园建设;统筹学校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级智慧校园建设。

王定华强调,新时代的北外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干事创业、大展宏图的大好时期。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把握大势、瞄准定位、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加快建设国际化、重特色、高水平、综合型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丹作了题为“大国之学、大学之学、北外之学——构建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新格局”的专题报告。

杨丹从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战略、学科背景,以及北外的办学历史、专业优势、发展规划,从为什么要建设区域国别学、区域国别学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北外特点的区域国别学等三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构建北外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新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部署。他指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怎样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区域国别学”是北外人的使命所在。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为人类和谐共处带来新的价值理念。北外应努力把握时代脉搏,借机遇开辟学校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杨丹从“大国之学、大学之学、北外之学”三个角度切入,详细阐述了区域国别学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区域国别研究是“大国之学”。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步伐的加快,建设好区域国别学这个年轻的学科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它既是中国方案中“顶天立地”的智慧创新,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学术支撑。其次,区域国别研究是“大学之学”。区域国别学集合了政治学、历史学、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共性,并具备其作为交叉学科的个性,考验着大学的学术能力、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它不仅实现了从区域国别研究到区域国别学的平台超越,也实现了从服务世界霸权到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超越、从整合学科资源到整合全球资源的资源整合超越。再者,区域国别研究是“北外之学”。区域国别学为北外搭建了从广泛国别化向深度全球化迈进的阶梯。北外立志把握“区域国别、国际传播、国际组织”的“三国”学科战略增长点,实现语言和专业的“强强联合”,推动形成世界的中国观、中国的世界观、未来的全球观,塑造相关学科发展新格局。

杨丹深刻分析了国内区域国别学建设面临的挑战。从全国层面看,当前区域国别学仍旧缺乏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综合人才,面临着传统学术培养与经世济用能力之间的矛盾,亟需通过联合学科建设、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攻关、联合社会服务、联合国际合作“五大联合”实现全球覆盖广度、长期研究深度、学科融合强度、需求响应速度、交叉印证精度的“五度融合”,高效活用现有资源、共享使用独有资源、开发利用未有资源,破解学科发展瓶颈。从大学层面看,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有限资源和无限可能、投入稳定和产出边际递减、本校能力建设和跨校联合的共性冲突,难以有效解决。从北外层面看,学校尽管具备语种、全球网络和地域的优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能力,但在学科资源支持、方法论基础及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还是存在不足。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北外的学科交叉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实现“建设区域国别学开放、共享、高效的交流协作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高校协同攻关能力”的最终目标,助力中国区域国别学科发展。

杨丹结合北外实际,全面论述了如何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北外特点的区域国别学。北外要以区域国别、国际组织、国际传播三大学科战略增长点联合发力、协同推进为关键,构建“强点、连线、扩面、组网、立体”的北外区域国别学发展格局。“强点”旨在抢抓战略机遇。要增强学院互动协作,推动区域国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区域国别研究能力。“连线”旨在深化校级合作。要加强校内学科联动,深化国际、国内跨校合作。“扩面”旨在汇聚多方资源。要深化与部委、国际组织、企业等多方合作。“组网”旨在实现高位引领。要助力区域国别学者网络及社会服务网络建设。“立体”旨在资源声誉双突破。要整合多维资源,构建“新文科”学科建设新生态。通过“强点、连线、扩面、组网、立体”,最终推动构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区域国别学,为北外的发展开辟新的赛道、增添新的动力。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培元,全体处级干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