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开班
发布时间:2022-03-05 23:35:00 来源: 英语学院 编辑: 花瑞

3月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开班仪式在北外举行。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出席仪式。开班仪式由北外教务处处长李莉文主持。

孙有中表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具有独特优势,希望项目班同学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相互砥砺,学有所成。孙有中对项目班的同学们提出三点寄语:一是树立崇高理想,立大志,成大才,肩负民族复兴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学深悟透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好英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三是成长为改变世界的行动派,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参与世界变革。

胡百精表示,两校联合开设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班基于三个背景:一是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国之大者。21世纪的中国在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中需要大批国际传播战略型人才,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二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类文明交往形态的巨变,学科发展需要响应历史召唤,面向现实问题,突破学科边界,实现交叉融合;三是人大与北外同根同源,共同从延安走来,芳园互倚、弦歌相和。希望双方共同以培养方案为抓手,构建完整的、有逻辑的、有中心的跨学科的知识地图;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不断提升学生对国家发展和世界文明进程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同时注重学生能力养成,切实增强学生国际传播本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强调了此次联合培养项目的开创意义,并从学制、选课、学习要求三方面详细介绍人大马院的培养方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张剑介绍了北外英语学院专业特色和亮点,以“理解和讲好”为关键词介绍项目班的课程设置。双方共同表示,将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优质复合型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侯耀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刘杨先后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侯耀文表示,将进一步以扎实的学科素养、宏大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投入教学科研,为培养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走出去做出贡献。刘杨指出,要从全面立体的视角去看待所学语言,透过双方的语言了解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充分理解中国故事、中国理论的基础上,以对方听得懂的讲述方式,把中国的声音讲到对方心里。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代表刘雨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代表刘潇晗阐述了参与项目班的感受。刘雨晨表示,希望自己在这样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进程中,以严谨治学、踏实求学的态度,努力成长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刘潇晗表示,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回信精神,努力成长为“三有”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作出贡献。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是充分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旨在通过构建跨校跨学科的“新文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型高端人才培养水平。该项目由双方教务处牵头组织,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中国共产党历史+英语”的跨校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班由15名北外学生和9名人大学生组成,本学期正式进入联合培养过程。

北外学工部部长陈海燕,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明欣、副院长张莲,招生办主任薛维华,教务处副处长白亮,党办校办副主任滕岑,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向前以及两校师生代表参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