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援疆无怨无悔,脱贫攻坚不让须眉——记中组部、教育部优秀援疆干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侯俊霞
发布时间:2020-10-15 14:56:52 来源: 党委宣传部 编辑: 郭玮

 

    共产党员、转业军人、海归博士、援疆干部,是她的人生标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努力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转业军人,她响应国家号召,履行“若有战,召必回”的庄重誓言;作为一名海归人员,她深耕新疆外语教育,实现用教育改变世界的理想;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她两次援疆,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巾帼不让须眉。她就是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优秀援疆干部、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教授侯俊霞。


    两次援疆,传承北外红色基因

    零下23度,12级大风沙尘暴,克拉玛依。
    2018年8月,侯俊霞受学校委派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团队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建设任务,她告别只有7岁的女儿,二话没说来到新疆。半年的支教,让她深深爱上了新疆这片热土。在克拉玛依回京的航班上,她写下这样的感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克拉玛依,因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而满足,因为从事教育这一事业而自豪。”
    回到北京3个月后,2019年3月,侯俊霞再次登上飞往新疆的航班,这一次她接受组织选派,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学科建设、对口支援和教师发展等工作。从接到通知到上飞机只有五天时间,交接工作、安顿家人、整理行李,中间甚至有72小时没合眼,侯俊霞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不停思考能为边疆外语教育发展做些什么。

    刚到新疆,侯俊霞前往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参观。地窝子里一床床叠成豆腐块的绿军被,补丁摞补丁的绿军装,让刚刚离开部队的她激动万分,她在王震将军塑像前敬了个军礼,与全国各地的战友一起建设新疆。她还拜访了新疆大学英语专业创办人、北外校友沙广辉老师,聆听他们传承北外红色基因,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的感人故事。
    侯俊霞十八岁考入国防科技大学,面对军旗做出承诺:“爱党、爱祖国、爱人民、苦练本领、英勇战斗、服从命令听指挥。”大学毕业时,她申请到国家一类艰苦地区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支边六年。转业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后,服务国家的北外红色基因,“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北外精神,在她这里继续传承。六年的支边经历,克拉玛依的半年支教,从内蒙黄榆到新疆胡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她毫不犹豫做出二次援疆的决定。

    一路同行,助力新疆外院建设

    初到新疆大学,外语学院教师队伍的情况让侯俊霞深吸了一口气。博士比例低、海外学习经历人数占比少、公共英语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弱,有的老师说自己是“三无”产品:无方向、无方法、无成果。外语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侯俊霞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一个月后,她以“一封邀请信”为题,向全院教师分享自己的调研结果,与大家一同分析面临的问题,找到制约教师发展的原因,树立迎接挑战的信心。针对问题,她组织“外语教师行动研究工作坊”,帮助教师聚焦教学中的困惑,提出研究问题,搭建研究团队,将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任务。侯俊霞与老师们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是“一路同行”。
    一年来,工作坊以教师的教研能力发展需求为牵引,专家指导为支撑,积极推进各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的项目,有重点、分阶段进行知识输入和研究指导。通过合作任务,构建学术发展实践共同体,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找到研究的意义,增强从事科研的自信心和作为一名外语教师的自豪感。她鼓励各个研究小组共同申报自治区教改课题,将教师按照主题组成一个个硬核小组,全程陪同。小组成员张燕老师说:“侯老师走进了我们几个人的心里。先做人,再做事。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足以影响这个人走多远。我们都是感动于她的执著,还有她的无私。是她亲手点燃了我那么一丢丢的科研小火星,感谢她,把我们拉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固疆兴边,致力西部教师发展

    随着工作的深入,侯俊霞逐渐意识到,边疆地区外语教师的个人发展是和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牢牢绑在一起的。这些身处西部边疆的教师能否突破教师发展瓶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找到个人发展的生长点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补齐中西部教育发展短板,提升边疆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侯俊霞应邀到新疆艺术学院、新疆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为教师和学生做学术能力提升工作坊,激发西部外语教师的内生动力,帮助教师们转变思路、苦练内功,从输血走向造血,从被动走向主动。疫情期间,面对网络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她带领团队将工作坊搬到线上,针对直播教学中的互动设计、环节监管、课程思政、在线测试和金课建设等展开专题讨论,吸引了新疆、西藏、青海、河南、湖南以及北上广深等高校的教师上千人次一同对教学实践展开反思,为抗“疫”贡献高校教师的力量。
    侯俊霞在援疆工作中的热心、用心、细心、耐心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给越来越多的老师带来了决心、信心、恒心。即将到南疆参加扶贫工作的陈颖老师在给她的信中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您一样有情怀的人,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境地,眼里总是带着光。看到您胳膊受伤在住院部楼上楼下搜寻信号主持在线工作坊;看到您为教授的基础英语班的少数民族同学手写的姓名牌;看到您由于疫情受阻而未能成行的南疆家访的路线图。我想这就是榜样的精神和力量,您就是我的榜样。所以当学院里告诉我,我即将被派往南疆参加扶贫工作时,我内心没有害怕,没有惶恐,您点燃的我内心的那团火让我很坚定,很从容地接受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新的生活。我相信它会影响我一生,谢谢您,侯老师。”

    授人以渔,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基础外语教学的薄弱一直是边疆外语教育发展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从2019级新生入学开始,侯俊霞为42名少数民族同学讲授基础英语,希望以一个班为窗口了解新疆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规律。为了记住每位同学的名字,及时了解外语学习水平和需求,她手写每一个同学的姓名牌;增加晚自习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习基础知识,组织学术沙龙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南北疆少数民族同学在线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募集30台笔记本电脑。随着教学的深入,她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外语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他们和“未来的他们”做些什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侯俊霞积极参加面向边疆中小学教师的英语培训。为新疆2019“国培项目”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做培训时,帮助34名南北疆小学英语教师成立了“初心”“彩虹”“阳光”“星际”和“宇宙”五个小组,针对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后不做作业等问题制定了行动研究方案。建立了新疆小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微信群,与老师们探讨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深入边疆基层,到南疆喀什地区对县乡村十一所中小学进行走访,为中小学生上课,了解英语教学现状。她还把自己的女儿从北京转到乌鲁木齐借读,希望她能够理解在北京享有的一切不是理所应得的,要尽自己的力量为边疆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在喀什的村子里给小学生上课时,有这样的一幕。
    侯俊霞问:“What’s your dream?你的梦想是什么?”
    “俊霞古丽老师,什么是梦想呀?”
    “梦想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做老师。”“我想做医生。”“我想成为好妈妈。”
    “Teacher, doctor, great mummy!”
     她让孩子们把梦想大声说出来,相互提问回答,记住彼此的梦想。最后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入原来装糖果的瓶子中。她动情地说:“帮她们实现梦想,就是我的梦想吧”。

 

    今年9月,侯俊霞第二次援疆的工作任务圆满结束,她被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记功一次。今年6月,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沉甸甸的荣誉,侯俊霞说:“能参加援疆工作是幸福的,幸福之一,这是一份事业,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与国家牢牢地绑在一起;幸福之二,在于有机会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让一个团队发生一点点变化,推动‘双一流’建设,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十分有意义;幸福之三,因为这项工作与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的初心目标一致,值得全情投入。”
    即将离开新疆回京,侯俊霞深情地说:“援疆时间到了,但是援疆任务没有结束,还有那么多老师和同学的梦想没有实现,我哪能挥手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