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我校迎来2020级新生首个报到日,来自英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900余名新生在今天这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日子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今年我校共招收本科生1534人,硕士生1264人,博士生116人,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2914名新同学将从各地奔赴学校,加入北外大家庭。
今年迎新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展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新生报到各项工作,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的要求,遵循“积极、稳妥、循序、安全”的工作原则,有序引导新生分批错峰到校报到。
早晨7点30分开始,新生通过学校东校区西门专属通道,经过人脸识别、体温检测、行李消杀等环节,进入校园。在主楼前的学院迎新点,各学院有序完成办理新生入学注册、核验学校防疫入校通行码、发放入学手册等工作,新生完成迎新手续后即可前往宿舍办理入住。
上午10点,党委常委、副校长袁军一行先后来到东校区西门专属通道、主楼迎新点、体育场、千人礼堂、学生公寓详细察看迎新工作,看望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家长,慰问参与迎新工作的师生员工。
在学生公寓7号楼,袁军看望了已经办理入住的英语学院学生,询问了大家的专业、家乡等情况,他表示,大家经历了一次特殊的入学报到,对每个人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各位同学要学会独立,适应疫情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国际化人才。来自湖北省孝感市的卢信孜同学对学校贴心周到的安排表示感谢,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分享了家乡的特产孝感麻糖,表示一定会珍惜大学时光,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辜负父母和学校的期望,努力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大力简化线下业务办理,充分利用数字迎新系统,将入学教育、疫情防控数据收集、宿舍服务、门禁系统等业务前置,实现了智慧创新赋能迎新工作。在迎新现场,智能迎新系统与学校收费系统、招生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数据中心等系统平台完成对接,实现信息互通和数据统计,减少人工核验,降低报到难度,方便学校管理单位即时掌握新生报到进度。
因父母等送行人员不能入校,为了解决新生行李搬运问题,后勤处、团委设立行李寄运志愿服务站,由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志愿者从校门外开始为新生搬运行李,学生凭行李托运单即可在自己宿舍楼下领取。本学院热心的学长、学姐志愿者也组织了志愿服务队,为师弟师妹做好各类引导服务工作。学校后勤志愿服务队统一绿色着装,被新生和家长们亲切的称为“绿衣侠”。
学生资助中心在迎新点设立“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发放了“生活无忧”“学海乐游”“运动之友”等爱心礼包,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和防诈骗教育,切实发挥了绿色通道扶危助困作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针对因疫情和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学校还设立专项临时困难补助予以专项支持。接受资助的学生深受鼓舞,表示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校医院在千人礼堂和体育馆集中开展新生体检、疫苗注射等工作。商业区则集中设置在体育场内,为新同学购买优质实惠的各类学习生活用品和教材提供了便利。
学生工作部、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陪同看望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