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建构:文学史研究与书写”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22 17:36:53 来源: 中文学院 编辑: 郭玮

    10月19日至20日,“历史与建构:文学史研究与书写”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有由中文学院主办。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袁军,我校中文学院院长詹福瑞,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刘跃进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的30余位从事文学研究的全国知名学者参加会议。中文学院院长詹福瑞、执行院长张晓慧、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崇新主持各阶段会议,中文学院师生参加研讨活动。

    袁军感谢与会文学研究学界的专家学者支持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他表示,北京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革命传统和学术荣耀,北外中文学院直面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要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进一步整合资源,重视人才引进,发挥学术带头人领军作用,发现和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潜心立德树人,提升学术影响力,实现特色发展,力争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詹福瑞表示,自20世纪初我们就有了文学史,但基本上是经验式的,古人与今人的文学观念存在差异,西方剑桥、哥伦比亚等文学史作品也显现出东西方的不同,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就会议主题展开充分讨论,为新时期文学史的书写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北外中文学院正在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希望各位专家为北外中文学科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张福贵表示,文学史观需要创造性转换,将古典文学的人民性、现代文学的革命性、外国文学的人类性统一结合起来,熔铸成新的大文学史观。刘跃进认为在知识商品化、学术国际化、方法技术化的背景下,文学史的书写与研究走到了十字路口,需要重新讨论思想方法、文学史目的等核心问题。

    主旨发言阶段,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郁教授、山东大学郑文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中国社科院大学张政文教授等专家先后作了主旨发言。
    研讨会围绕“百年文学史观反思”“文学史撰写模式研究与反思”“文学史与经典化”“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文学史及其海外中国文学史的讨论”“对未来文学史写作的展望”等主题,分组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过常宝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及北外中文学院韩振华副教授分别代表小组做了汇报。

    本次会议是在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百年之际,中文学院在力求实现学科建设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举行的一次学术盛会。文学史观与文学史书写需要不断研究,是一项持续性的事业,会议引发的理论思考,将给北外中文学院师生带来丰厚的学术滋养与长久的精神鼓励,将对全国中文学科,特别是对文学史书写做出强有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