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校积极准备迎接北京市党建思政工作检查之际,学校推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建和思政工作五年回顾专题报道”,回顾五年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效。今天推出专题报道(之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学习交流渠道。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在校内外媒体发表学习体会文章,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各二级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意见》,印发《校院两级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安排》。院系总支书记、院长带头在本单位讲党课。校领导、院系党总支书记、党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等广泛开展讲党课活动,累计开展160余次。在历次党内教育活动中均设立专题网站,举办支部工作“比武台”,报道50多个支部的专题活动,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展览
1.围绕国家时政热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校党委紧扣时代主题,结合纪念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开展专题座谈会、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举办120余场形势与政策报告,做好“正能量@BFSU”获奖优秀学生分享会、“教授故事会”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分类指导,实施“歆苗计划”新生训练营、“北外,壹陆有你”毕业系列教育等活动。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锻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2.加强舆论引导,实现文化育人。完善学校新闻宣传机制,坚持新闻报道向学校中心工作、教学科研一线倾斜。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发声,化解舆情危机。策划学校对外宣传重点和亮点,提升学校影响力。建设50个语种网站,聘请100名各语种教师和外教,共同参与网站维护与建设。抓好新媒体建设,开通学校和二级单位微信公众号,打造校园新媒体矩阵。加强形势政策课多元化与特色化建设,引导教学研究单位丰富校园系列讲座。《以阅读涵养中外人文精神——北京外国语大学推广“博雅通达 静水深流”的阅读文化》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健全工作体系,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1.紧扣时代特点,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健全党政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基层院系协同配合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制定《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五年计划》《青年骨干教师综合素质拓展营实施方案》,成规模举办青年教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培训班,坚持做好“丽泽书友会”品牌项目,利用各种平台和实践活动,教育引导青年教师。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研和挂职锻炼,激发教师干事热情。
学校召开本科教学督学聘任大会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纪律要求。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完善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师德建设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舆情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情况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范围。完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修订《督导工作补充条例》,抓好课堂教学底线约束的长效机制。完善科研学术规范,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
(四)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发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学校领导年年为新生讲第一堂政治课,为新生扣好入学“第一粒扣子”。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增设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学科硕士点,获批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基本态势及未来走势”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中英文版等。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引导学生研究“语言对象国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力”。新华社专题报道《北京外国语大学:“寻找对象国里的马克思”,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辅导员专兼职队伍建设路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结构,努力形成全员育人格局。修订、出台《教师教学工作管理规定》《干部教师参加军训的规定》《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办法》《督导工作补充条例》《青年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选聘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遴选10名左右优秀的推免保学生,充实辅导员队伍。目前在岗辅导员共32人,包括专职辅导员16人、专任教师辅导员5人、推免保学生辅导员11人。
3.坚持服务管理精细化,做好服务育人工作。以“歆语工程”、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等为平台,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设立50万元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实施办法》,定制开发创新创业慕课系统,获批北京地区高校首批示范性创业中心,入选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建成学生综合事务“一站式服务大厅”。实施就业指导工作“365工程”,建立与用人单位的互动协作关系,设立“就业指导课程”和“人生规划课程”,开展一对一职业咨询、生涯工作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