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以“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为主题的首届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在我校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杜占元,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局长迈克尔•沃博思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
我校党委书记韩震、校长彭龙、副校长闫国华,保加利亚、冰岛、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家驻华使馆代表以及来自19 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大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主持,主旨发言环节由闫国华副校长和法国著名汉学家魏明德先生共同主持。
彭龙向前来北外参会的领导和中外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语言能力是激发文化活力,促进认知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根本因素。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语言能力建设的重镇,在非通用语能力建设、外语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特色鲜明,在国家话语能力、国别语言政策、世界语言生活等方面研究成绩斐然。北京外国语大学愿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在现代科技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时代,不断推动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合作与互学互鉴,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迈克尔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和鼓励成员国开展包容性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多语言政策与多语言教育弘扬文化与语言多样性。他表示,中国一直走在推动语言多样性的前列,通过多语言来促进跨文化沟通与文明互鉴。语言对于理解不同文化以及实现联合国全民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行动框架,推动包容性语言政策的制定以及多语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王宁在讲话中指出,此次论坛是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的重要内容。首届语言博览会举办,是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的盛会,填补了世界华语区语言主题博览会的空白。此次论坛的举行,进一步深化了语博会“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的主题,加强了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对于北京城市的语言文化建设、语言事业的繁荣和语言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而非凡的意义。
杜占元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突飞猛进,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必将对语言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作为一个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的国家,面向2020年,中国政府将全面推动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大力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语言资源建设、语言文字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语言文字服务方式。
杜占元对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出四点倡议,一是进一步促进人类语言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二是加强语言文化基础研究,三是推动语言与科技的融合,四是重视语言能力建设。
本次论坛彰显国际性、思想性与学术性,聚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语言智能与产业发展、工具书与文化传承、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等议题展开研讨,9位中外学者在大会做主旨发言。下午,根据不同议题,分论坛采取专题发言、研讨互动、课题展示和特别推介等多种形式进行,200余名学者参加交流研讨。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促进语言与科技融合,谋求人类福祉的一次盛会,为各国学者搭建了深入交流的平台。其中,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分论坛分论坛由我校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具体承办,来自11个国家的70余名中外学者参加了该分论坛交流。
本次论坛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辞书学会等单位共同协办。
(国际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党办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