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挑战的全球化:民族主义、区域化与全球治理”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7-05-19 20:59:46 来源: 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 李茂林

   5月19日下午,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校长论坛暨2017年区域与全球治理论坛分论坛之二——“面临挑战的全球化:民族主义、区域化与全球治理”分论坛在行政楼507举行。共有来自巴黎政治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学者参会。与会学者聚焦于各类全球性问题对既有国际关系带来的挑战,从全球和区域国别两个层面展开了交流和讨论。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主持。

 

 

   在第一节的讨论中,巴黎政治学院鲍佳佳(Stephanie Balme)介绍了巴黎政治学院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和具体运作,并阐释了教育国际化和欧洲化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聚焦于近年来美欧各国的政治变化,反思了现代世界形成的开明秩序和当前全球治理危机之间的关系。韩国外国语大学副校长Kim Hyun Taek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出发,分析了全球化时代个体认同和他者之间的关系。外交学院外交学系苏浩教授从人类历史上的三波全球化的特点出发,认为当前全球化的特色体现为信息化的主导,并强调中国应该紧抓当前全球化的机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教授以特朗普执政后的美国气候政策的变迁为主要关注对象,分析了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面临的挑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康晓副教授对本节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在第二节的讨论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大慧回顾了冷战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并在东亚区域合作的视角下分析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李华参赞结合近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的中国全球治理的理念及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主任邵建国分析了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进展,并提出中日韩三国联合培养东亚研究人才的倡议。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刘立群教授介绍了北外德语系在德国外交和德国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经验,强调了培养跨专业复合人才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赵明昊副处长从互联互通的维度提出了理解中国外交的新视角,并具体分析了互联互通的现状及其对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永成副教授对本节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东京外国语大学校长HirotakaTaeishi、德国海德堡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AtayanVahram等嘉宾也参与了本次分论坛的讨论。

   本次分论坛紧扣当前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体现了我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也推动了中外学者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国际关系学院 程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