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跨界融合戏剧《杜丽娘与朱丽叶》首演在我校西院综合楼千人礼堂举行。该剧由校长彭龙担任出品人,副校长孙有中担任监制,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任总导演,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旨在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此次演出由艺术研究院承办,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协办。
彭龙表示,本次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排演的这出跨界融合剧是北外全面开展艺术类通识教育的试点工程,也是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积极承担“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以及“把中国介绍给世界”重要使命的一次尝试,期望借此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科学模式,用艺术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
整部剧采用昆曲、现代舞和话剧讲述关于爱情和命运的故事。昆曲是静的艺术,注重形体身段,也重唱功,昆曲演员一颦一笑、一个回眸、一声低吟、婉转的唱段和优美的身段描摹出的是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现代舞是动的艺术,动作直接、大胆,配合默契的舞蹈演员将内心的喜怒哀乐用肢体动作外化出来展示在观众眼前;话剧是生活的艺术,用最为情感充沛的方式将生活搬上舞台。全剧用音乐将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串联起来,相融相生,并且配以书法和国画为背景,再加上变幻的灯光,营造出唯美且符合剧情变化的舞台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杜丽娘和柳梦梅爱得深沉,朱丽叶和罗密欧爱得炙热。400多年前,中国的戏台上唱着《牡丹亭》而西方的话剧舞台上正上演着《罗密欧与朱丽叶》。400余年后的今天,汤、莎笔下的杜丽娘、朱丽叶在同一个舞台上出现,东方昆曲与西方歌舞相交织。中、西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加之爱情观、生命观上的不同,使这出初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跨界融合剧显得极具张力。
故事结尾,编剧采用后设手法,以剧中人自我观看的视角,跳出剧本既定角色,重新进行自我检视。罗密欧与杜丽娘重新解释各自的爱情经验,并试图对原始的命运提出质疑与修正。借着他们不断自身诘问的过程,澄清了两种戏剧文化的特质,让观众在观剧之余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孙萍表示,希望把《杜丽娘与朱丽叶》塑造成精品,不仅是能够保存下来一直上演的精品,还要是能够走出国门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精品。
据悉,本剧还将在全国巡演40余场,届时会让更多的观众切身体验这部跨界戏剧的独特魅力。
(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