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国际合作办学暨留学生招生工作校长专题会举行,旨在明确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及留学生招生工作思路,系统研究两项工作具体发展路径和启动计划。校长彭龙,副校长闫国华、贾德忠、贾文键、孙有中出席会议。
彭龙指出,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学校实现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的迫切举措。目前,学校内外发展环境相对有利,希望各院系解放思想,抓好发展机遇期,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根据国家的战略发展指向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立足学校与世界一流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优势,立足学校承办的孔子学院(课堂)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文件政策要求,与世界一流高校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
参会院系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院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学生国际交流情况。大家认为,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是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大家就中外合作办学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并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和孔子学院工作处负责人介绍了申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申请程序和时间节点。
彭龙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希望院系主动谋划,不要失去发展机遇,要为学科建设发展、院系和学校改革发展积极担责,勇于奉献。他明确要求相关院系积极开展成熟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推进与世界范围内一流高校的洽商交流。闫国华、贾文键在讲话中表示,将就各自分管领域务实推进,专题落实院系国际合作项目申报运营及学生国际交流工作。
校长助理、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杨建国,校长助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党办校办主任汤哲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家俊,教务处处长金利民,科研处处长张朝意,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柯静,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晓慧,留学生办公室主任李冰,英语学院院长张剑,俄语学院院长黄玫,法语系主任车琳,德语系主任王建斌,日语系主任邵建国,亚非学院院长孙晓萌,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魏崇新,专用英语学院院长李莉文,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章晓英,法学院党总支书记丛立先、法学院万猛教授,阿拉伯学院副院长刘欣路、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林温霜,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效民,日本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连友,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李长栓及相关院系分管教学、外事的副院长(主任),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各教研室主任,以及部分新入职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党办校办 陈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