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震教授新著《中国的价值观》发布会暨英文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6-08-24 18:32:29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张文超

    日前,我校党委书记韩震教授新著《中国的价值观》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新书发布研讨会暨英文版签约仪式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书展举行。

 

IMG_11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签署《中国的价值观》英文版协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我校党委书记韩震、副校长孙有中出席仪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编辑总监 Myriam Poort(裴米娅)分别代表各方签署《中国的价值观》英文版协议。

 

IMG_1173《中国的价值观》

 

   此书的问世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发布仪式前,正在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书展参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来到展区,与韩震、赵剑英等此书的创作团队、出版社负责同志等进行交流,对《中国的价值观》一书给予高度评价。据介绍,《中国的价值观》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理解中国》系列丛书之一,立足历史的视野,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近现代中国的价值观重构为基础,系统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及实践,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1韩震书记做主旨发言

 

    仪式上,韩震作主旨发言。他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人员在反复推敲、研究讨论中付出的劳动和心血表示感谢。谈到此书的创作思路,他表示,价值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同样的事实和事物,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理解和判断。从古代到现代,面对不同问题,中国人自身的价值取向经历了各种转变,基于此,此书旨在通过研究古今中国价值观的转变,进一步探究价值观的功能、意义、内在结构等,这对于世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更具有普遍意义。

 

IMG_1359韩震书记、孙有中副校长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编辑合影

 

    赵剑英、Myriam Poort(裴米娅)、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分别代表出版单位、合作单位、资助单位致辞。赵剑英认为,本书的鲜明特色在于实现了两个贯通:一方面贯通古今,将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与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阐释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贯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比较,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yriam Poort(裴米娅)表示,包括《中国的价值观》在内的《理解中国》系列囊括了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当中诸多现象与问题的前沿研究,对于促进各国全面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宗教等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作为这本书的出版资助方,马援表示,《中国的价值观》作为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出版资助项目,符合其智库建设的需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推出如此高质量的智库产品,更好发挥宣传、引领、推荐和带动作用。

    会上,我校副校长孙有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北京大学教授杨河、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章伟文等先后发言。大家认为,此书不是单纯地就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讲价值观,而是把古今中西打通了谈价值观。全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放到大历史背景当中看,放到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等大的理论格局当中看。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实现了高度学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使读者感到中国的价值观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间,在中国人长期的衣食生活中间。孙有中表示,北外将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海外译制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把社科出版领域一系列重大图书推向海外市场。

 

IMG_1321韩震书记、孙有中副校长参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外研社展台

 

    签约仪式和发布会后,韩震、孙有中还参观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外研社展台,详细了解了外研社本次参展情况,并翻阅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国文化读本》、《王佐良全集》等重点参展图书。外研社社长蔡剑锋介绍了外研社近年来开展国际合作的情况,特别是在版权输出和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的成绩。韩震勉励外研社继续加大国际合作,发挥好北外丰富的多语种资源和学术优势,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等一批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优秀出版物推向更多国家,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活动期间,韩震还就本书的创作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价值等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

   

(记者 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