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4日,由韩震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课题组,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在北京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当代转化及其意义”“中国近代文化冲突及价值观转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深度解读”“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国际比较及国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滋养,对于当代中国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既需要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更需要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善于进行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打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价值观的海外传播。
开幕式上,课题组首席专家、我校党委书记韩震教授,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分别致辞。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建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中共中央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教授先后作主题发言。
韩震做了题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主旨发言。他表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价值观就作为人类行为的规范,引导人们行为和社会发展。区别于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是用来调节不同历史时期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互映照,尽管与其他别的价值观有近似或相同的概念术语,却由于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实践,在价值排序与真正内涵上有所差别。
会上,我校孙有中教授做了题为“当代美国核心价值观探析”的主旨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文秋芳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周鑫宇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发展的思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思考与建议”和“美国的价值观对外传播:比较与借鉴”的主旨发言。来自我校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法语系、日本学研究中心、俄语学院、德语系、阿拉伯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及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的17位学者在“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国际比较及国际传播”分论坛中就世界主要国家核心价值观及国家形象构建的主题一一发言,为核心价值观构建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国际视角。
(新闻中心、英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