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年骨干教师综合素质训练营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6-07-12 22:56:28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张文超

    7月10日,为期一周的2016年青年骨干教师综合素质训练营圆满结束。本期训练营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各院系党总支协办,共有来自30个院系、中心、机关单位的58名教师干部参加。

    7月4日至6日,校内集中培训期间,训练营邀请我校党委书记韩震教授、校长彭龙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周燕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冯俏彬教授、中央党校党史部陈述教授,分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校事业发展和干部教师责任”“外语院校教师的两种情怀——基于北外外语教育传统研究”“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点与难点”“学习党的章程和增强党章意识”等内容做辅导报告。专家们与教师面对面,对社会、经济、文化、党建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学校历史传统、改革发展以及未来规划等进行深入讲解。此外,训练营还组织教师们走进北京特色书店,分享读书心得;参观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察看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纳米材料等我国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

 

1

训练营教师在凤凰山革命旧址聆听专家讲解白求恩的故事

2

训练营教师在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重唱校歌

 

    7月7日至10日,训练营在完成校内培训环节后,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海燕、统战部部长张荟霖带队,组织学员们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现场实地教学。在延安,教师们听取了专题报告《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在理论教学中系统了解共产党在延安的奋斗历程,深入学习延安精神;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在实物参观和现场教学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如何从这里起步,感动于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张思德烈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观看了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在保育院孩子和革命战士之间生动感人、鱼水交融的故事中感受延安精神的伟大力量;学唱革命歌曲和陕北民歌,体会红色老区淳朴的民俗风情和崇高的精神风范;自行编排表演主题节目,追忆红色经典,向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精神致敬。此外,教师们还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重唱北外校歌,寻访学校旧址,亲身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在烽火的硝烟中克服万难、艰苦办学的奋斗精神。

    经过为期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训练营圆满完成校内外各项工作任务,7月10日下午在延安举行结业仪式。各组指导老师分别为本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34

 

    仪式上,学员代表日语系曹星、欧语学院阿日娜、校医院王丽丽、英语学院陈丽和刘波作交流发言。曹星表示,此次延安之行收获了太多感动,将把延安精神带回学校,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一种动力,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而努力。阿日娜表示,一周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内容丰富,不仅了解了我校及我党在革命抗战年代的历史,而且学习了新时期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王丽丽表示,短短一周的培训,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和影响却很深远,激发我们思考,进而对照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将延安精神落实到行动实践中。陈丽表示,过去的一周是收获巨大的一周,我们不仅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供给侧改革、3D打印、大数据、新能源供应这些时尚前沿的名词和概念,也走进了革命圣地延安,重新回顾和体会了革命的艰辛,创业的艰难、奉献牺牲的伟大。刘波认为,此次学习通过听取校长关于校情的报告,参观抗大纪念馆,感到校史的厚重,对学校的理解加深,作为一名北外人的认同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首期青年骨干教师综合素质训练营于2015年7月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两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引领、师德建设、实践锻炼三个方面,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集中研讨、分组讨论、总结撰写、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形式,目前共覆盖全校22个学院及研究中心90名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中引起热烈反响。

(记者 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