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震书记、彭龙校长出席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发布时间:2016-07-09 18:24:31 来源: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编辑: 彭澍

    7月9日上午,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的“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蒙古、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富汗、伊朗、阿联酋、阿曼、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越南、新加坡、斯里兰卡等20多个国家专家学者,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越南、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家驻华使节等近二百余人参加了论坛开幕式。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我校党委书记韩震、校长彭龙、副校长孙有中等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主持。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及中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叶选平分别发来贺信,祝贺大会召开并祝会议取得成功。

    1

 

    彭龙校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认为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在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亚洲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史上谱写了壮美的篇章,也必将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进步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将继续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等机构合作,加强对亚洲文明的价值和智慧、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的研究和运用。
    本次研讨会是我校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合作开展的重大学术活动之一。会议会期两天半,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分组讨论、会议总结及闭幕式等环节,与会代表将围绕“开展并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上形成的东亚文明、东南亚文明、南亚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各自对整个亚洲文明、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历史上中华文明同亚洲各地区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共同进步的情况”;“亚洲不同地区的文明在长期的互学互鉴过程中共同形成的具有亚洲特色的智慧和价值”;“在当今新的形势下开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亚洲各国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学术研讨。设立“国际儒学论坛”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步骤,也是为了讲好“两个故事”(即讲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而采取的切实措施,已先后在新加坡、韩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成功举办了多届,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评价,已经成为国际儒联的一个知名学术品牌。2015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在意大利威尼斯、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分别举办了两场“国际儒学论坛”。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杨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