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高层论坛——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中国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6-06-27 14:46:48 来源: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编辑: 郭玮

    6月23日至24日,“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高层论坛——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中国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主办,中国语言文学院、世界亚洲研究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协办。我校副校长孙有中、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的王炳林出席会议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特别设置了“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的颁奖仪式,孙有中、王炳林向获奖的李明滨教授、阎纯德教授、严绍璗教授、耿升研究员颁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西平特别向四位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表达了敬意与感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向获奖者致颁奖辞。
    本次会议既是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尤其是在国际汉学(中国学)研究领域内回顾总结的大会,也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国家战略、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日益迫切的时代语境下,国内学界面向未来的一次反思和展望的大会。会议收到来国内外60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交的近百份稿件,参会学者100余人。
    会议采取主旨演讲和分主题研讨的形式。阎纯德教授、王晓平教授、耿昇研究员和曹顺庆教授分别以“我和汉学研究”“日本诗经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法国汉学界白乐日及其国际视野”“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译介与变异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为题作主旨演讲。大会的分主题讨论则划分为汉学(中国学)研究第一分会场、汉学(中国学)研究第二分会场、译介研究分会场。会议期间,部分与会者还参加了23日晚的“全国高校外语系比较文学研究协调会”,为国内外语院系的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出谋划策。
    在24日举行的闭幕式上,三个分会场的学者代表葛桂录、李玉良和王银泉教授以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分别总结发言,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阎国栋教授代表下一届会议的主办方致辞。张西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在展望国内学界尤其是外语类院系展开国际汉学(中国学)研究远大前景的同时,再次重申了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愿为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打造天下公器之平台的决心和理想。
    2016年适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以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化为己任,整合学校的整体学术力量,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中国文化研究给予学术的观照和思考,探索和研究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历史与轨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高层论坛”的举办,是中国学术力量在服务国家新战略、开拓研究新领域、完成学术新转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自己努力与贡献的具体展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