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人事处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第七讲在电教300人礼堂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高祖贵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的讲座。讲座由国际关系学院杨毅主持。
高祖贵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高祖贵从建设意义、建设主线、建设支柱、建设重点、政策对接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随后,高祖贵对从北向、东向、南向、西向对“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北向的俄罗斯、蒙古两国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最为有利,目前中蒙俄走廊正在进一步推进,三国的合作正在升温,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东向的朝鲜、韩国、日本,目前东亚局势忧中有稳,朝鲜半岛局势高度不稳定,中美日三国竞合胶着,各方需要强化合作;南向主要是指和中国有领土接壤的东南亚国家,目前中国与老挝、泰国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已经启动,但是南海局势目前错综复杂;西向来说,中亚多国政局稳定,中东局势依然混乱,伊斯兰国肆虐;南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持续受到暴恐威胁,而印度这样的区域大国对中国的猜疑加重,但是双方的务实合作正在提升。
高祖贵表示,“一带一路”是一项站在全球高度,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安排。“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推动中国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担当相应的责任与使命,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学术界在研究中应该明确,在“一带一路”构想的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承担起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互动环节,现场听众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推进等问题与高祖贵进行了互动。
高祖贵,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战略与安全、中国对外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中东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参与过有关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国家形象、国家软实力等重大课题研究,有专著《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等,译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等,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国际问题研究》等中央和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兼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等。
(新闻中心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