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6-01-13 23:02:43 来源: 科研处、外研社 编辑: 郭玮

    1月8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开题报告会在外研社九层会议室召开。
    我校党委书记韩震、副校长孙有中出席会议。科研处处长张朝意、外研社副总编辑章思英、各子课题的课题组成员、来自多所高校与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以及外研社“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该课题是我校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基础上所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课题,于2015年11月5日正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我校是本课题的责任单位,韩震担任本课题的首席专家。五项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是北京大学的王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袁济喜教授,武汉大学的聂长顺教授,中国外文局的黄友义译审,和外研社的满兴远博士。截至目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第一辑和第二辑已由外研社先后正式出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据库”也已完成了初步的搭建工作,并利用配套的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共同进行传播推广。
    韩震和各子课题负责人首先向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随后,专家们就该课题的立项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具体问题展开学术研讨。北京大学的张学智教授、中国外文局的徐明强译审、中国社科院的王青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的徐希平教授和《北京周报》王燕娟副总编辑等专家先后发言,在充分肯定本课题研究意义的同时,也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专家们普遍认为,本课题意义重大,研究脉络清晰。“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大多是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基础的范畴、概念和重要的命题,具有开创性或承先启后的意义,将其作为全新的概念提出,是理论和学术上的创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整理和传播这些术语并建立数据库,对于推进我国的基础文化建设有重大意义。同时,本课题属于一种交叉学科、理论与实践交融创新研究。这既为本课题预留了无限创新的空间,也为本课题预设了不可回避的难点。
    张学智、徐希平等建议考虑收入带有多民族融合特征的多元文化术语,以显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除了已列入研究子课题的文、史、哲三方面术语,还应增加更多学科类别,例如宗教、中医、经济、科技和法律类术语也可考虑收入整理;王青认为,应关注散落在海外的中国古代典籍及相关研究,以求使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梳理更为完整;徐明强和王燕娟从对外传播效果的角度,建议术语的选择、编写内容及翻译语言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较容易让外国读者产生兴趣,便于文化的对外传播。
    韩震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课题组将秉承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认真开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的相关研究,此项研究将为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做出持续贡献。他对关心和支持课题进展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并回应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科研处、外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