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我校举行“亚非语种群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专著译著培育项目立项仪式”。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校前任副校长钟美荪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分指委主任委员刘曙雄教授,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教授受邀出席并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立项专家学者参加仪式。仪式由亚非学院副院长佟加蒙主持。
教务处处长金利民肯定了亚非学院在潜心基础性学科建设工作所做的努力,认为此次设立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专著译著培育项目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必将对亚非语种群整体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刘曙雄在发言中从非通用语种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亚非学院启动的亚非语种群系列建设项目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举措,这种将语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北外上下层级联动、协同配合的精神,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他同时肯定了北外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亚非语种群基地,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发挥的重要辐射作用。
姜景奎在发言中表示,北外在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中具有示范作用,他重点强调了翻译之于非通用语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对亚非学院在此次亚非语种群建设项目中所表现出的协同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给予充分肯定。
最后,金京善教授、冯玉培教授、米良教授代表亚非学院分别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著译著培育项目的立项教师颁发立项证书。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孟加拉语专业的张潇予、我校姚胜副教授以及亚非学院印地语专业李亚兰博士作为立项代表分别发言。张潇予认为,此次成功获得立项,充分体现了北外“兼容并蓄”的办学特色,此举为非通用语青年教师搭建了广阔空间与优质发展平台。姚胜希望通过此次课程建设,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非通用语种优势,在多学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李亚兰则阐述了此次亚非语种群建设项目之于学院学科布局与亚非语种群建设、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及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亚非语种群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专著译著培育项目立项旨在进一步探索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健全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完善亚非非通用语种学科布局,促进亚非学院非通用语种群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组成了以亚非学院为主体,同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家教学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参与的团队,经过科学评审顺利通过55项立项申请,其中教材建设22项、课程建设27项、专著译著培育项目6项,教材建设涵盖了15个语种的教材与工具书建设;课程建设涉及文学、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多样化区域研究相关课程;专著译著培育项目则涉及翻译研究、政党研究、语言学研究及区域社会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术成果。
(亚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