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发言人的成长——《直面媒体20年》新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5-10-29 09:36:45 来源: 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 张文超

    10月27日,“中国新闻发言人的成长——《直面媒体20年》新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启正介绍了《直面媒体20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我校校长彭龙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新世界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全国公安文联、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来自中新社、香港文汇报、澎湃新闻、光明日报、人民网、人民论坛、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凤凰网、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也参与了研讨。本次会议由我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与新世界出版社共同举办。


赵启正发布会   

 

    彭龙在致辞中,介绍了北外的发展情况。他强调,北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交往越来越密切,目前已开设70个语种,将在2020年开设100个语种,并正在逐步加强对象国的研究。同时,北外的非外语学科致力于硕士和博士层面的培养,不断加强与语言学科的融合。他还介绍了我校孔子学院的建设情况,提到在英国出席孔子学院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我校孔子学院的开办方式和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在座的单位和机构今后和北外有更多合作,一起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赵启正介绍《直面媒体20年》时,着重谈到了回答记者提问的技巧。他指出,直面媒体首先要有责任感,回答问题要真实,不可文过饰非。其次,要说得明白、简约,朴素的语言才容易传播。他同时指出,发布会的成功不只是发言人的贡献,更有发言人团队的集体贡献;而记者们问题的挑战性和表达的话语,也会直接影响发布会的总体效果。
    在嘉宾发言环节,该书责任编辑、新世界出版社中文首席编辑钟振奋,对本书内容和作者创作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从本书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坚持、深入浅出和实践;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部前发言人武和平用四个“启”字概括自己的阅读体验:启航,启蒙,启示和启正;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院院长程曼丽结合自身经历和具体事件,带领大家领略到赵启正先生作为新闻发言人的快速反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从学科发展的领域讨论了本书的重要意义;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就本书,反思了现代新闻发布制度;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认为这是“一部大作,两本教材”,在新闻发言人和记者这两个层面的教学研究上都有重大意义。
    最后,赵启正就媒体和观众提出的中国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危机事件的处理、地方发言人制度、大众舆论和时论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国际关系学院 卢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