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智库与话语体系建设”分论坛在重庆举行。校党委书记韩震,副校长孙有中,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青森,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北京大学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刘鸿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洪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姚遥,原《环球》总编辑、博联社总裁马晓霖,我校科研处处长张朝意,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儒联副会长张西平,阿拉伯学院院长薛庆国,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以及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媒体代表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分论坛。分论坛分别由孙有中和张西平主持,徐青森和黄友义担任点评人。
韩震、程曼丽、刘鸿武、刘洪涛、薛庆国、王文、田辰山、马晓霖、柯银斌、姚遥等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建设跨越学科壁垒的高校智库、推动中国文学国际传播、构建知识共享与思想交流伙伴关系的中非智库形态、推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精细化、创新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的对外传播等主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韩震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产出了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有力服务了国家文化走出去智库建设。韩震同时介绍了由我校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撰写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5卷)》的相关内容。《研究报告》(2015卷)系统总结了2012-2014年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汉语教育、广播影视、文化产业、新闻出版等领域走出去的基本概况、重大项目以及重点案例等内容。这是国内第一次比较全面反映中国文化走出去整体的专项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徐青森表示,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路径。高校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应在深化理论研究基础上努力提升战略研究能力,不断探索新型智库管理和运作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智库创新团队特别是领军人物的思想引领作用,产出扎实有力的成果服务党和国家决策。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