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举行
发布时间:2015-05-26 14:41:29 来源: 法学院 编辑: 郭玮

    5月23日至24日,第八届“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在日研中心举行。本次比赛由我校法学院和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微软中国协办。来自我校、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美国托莱多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14支代表队参加比赛。

 

1
    我校副党委书记赵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于慈珂,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金克胜,国务院法制办教科文卫司副司长张耀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砚,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前美国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保罗•安德森,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黄晖,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立凡,台湾智慧财产法院蔡惠如庭长、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张晓津庭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赵旻高度评价了“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的意义,希望通过次知识产权法模拟法庭竞赛为国内外的选手们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共同提高的机会,为各高校交流知识产权法律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搭建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教育的国际化。与会嘉宾肯定了赛会为发展知识产权国际化教育做出的贡献。

 

3
    今年的比赛邀请邀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法官和知识产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以及资深知识产权律师等业内人士出任比赛评委。比赛案例改编自热点知识产权案件,经过精心设计,涉及版权法前沿问题。比赛严格按照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通用规则,全程使用英文。
    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澳大利亚邦德大学获得冠军,台湾东吴大学获得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获得季军。获得最佳书状奖的是邦德大学、外交学院、湘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最佳书状奖。邦德大学的阿什利•鲁尼、 丽萨•布莱斯,东吴大学的李家奇、陈晁伟获得最佳辩手奖。

 

4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表现出了出色的英语水平和对知识产权相关理论的深入理解,展现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教育的成果。各代表队的领队和选手们一致认为,在本次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法比赛中与来自各大高校的选手同台竞技,的确是一个沟通交流、共同提高的良机。本次比赛的案例选择和改编、赛会组织和选手表现获得了来自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腾讯研究院、美国使馆、跨国公司等业内专业人士担任的竞赛法官们的高度评价。
    为展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促进中外知识产权法律界的交流,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实践的国际化,我校法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于2007年共同发起举办全程使用英文的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现已成功举办七届,已经有近千名选手参加竞赛,就专利、商标、版权等虚拟案例展开了讨论,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一年一度的知识产权界盛事。

 

2
    我校法学院自成立以来,注重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已有大量毕业生工作在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行业。今后,我校法学院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法教育的国际化,为各高校交流知识产权法律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搭建平台。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