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在创刊20周年之际,我校学术期刊《国际汉学》获批国家正式出版期刊刊号。12月20日,改版后的《国际汉学》第1期正式出版,这也是成为国家正式期刊后的创刊号。
《国际汉学》是我校主办的重要学术刊物,创刊于1995年,由已故学术大师任继愈先生创办并长期担任主编,现任主编由我校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担任。从1995年创刊到2014年的近20年间,《国际汉学》一直采用以书代刊的出版形式,刊登了大量国际汉学领域的优秀论文与译文,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汉学》自2012年开始,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收录为“CSSCI”来源集刊。获批国家正式刊号(国内统一刊号CN10-1272/K,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9257)后,刊物从学术集刊发展成为正规学术期刊,这是国家和学术界对本刊20年来坚持的创刊思路的肯定。有刊号的《国际汉学》的出版是我校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必将为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合作搭建更好的平台,团结更多的汉学家,国内外更多优秀的汉学研究成果将通过本刊与读者见面。
新版《国际汉学》在期刊栏目、内容方面,延续了20年以书代刊时期的学术风格,在装帧设计方面则有较大变化,改为大16开本,每年4期,每期208页,约26万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期仍设题词页,采用法国著名汉学家魏丕信的题词,并附有魏丕信先生的简介和彩色照片。题词中提到本期意在纪念我校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法兰西学院于2014年6月在巴黎共同举办的“雷慕沙及其继承者:纪念法国汉学两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因是成为正式期刊后的第1期,本期设有发刊词。本发刊词系原《国际汉学》集刊第一期(1995年)的开卷语,此文系任继愈先生亲自拟定。这里作为发刊词再次发表,除个别文句改动外,基本上是原文照发。以此说明,新创刊的《国际汉学》是原以书代刊的《国际汉学》的自然延续,其精神内核与学术追求将一以贯之,不因外在形式变化而有任何改变。
本期正文设汉学一家言、汉学家研究、汉学对话、中国文史研究、中国典籍外译、传教士汉学、文献与书目、问学中西等栏目。为纪念雷慕沙创立法国专业汉学两百周年,本期特设雷慕沙专题栏目。共刊登文章20篇,包括外国汉学家安乐哲、魏丕信、侯思孟、蓝莉、哈雷兹、雷慕沙等文章的译文,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文末“编后记”中,主编张西平教授回顾了《国际汉学》作为民间学术刊物近20年艰难而不屈的发展历程,对原主编、已故大师任继愈先生的指导关心表示感谢,对大象出版社18年无私的资助出版表达敬意。
(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