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四人谈”讲座在逸夫楼610教室成功举行。讲座由汉学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副主任李雪涛教授和柳若梅副教授三位老师主讲,顾钧教授因故未能参加,来自北外各个院系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西平教授首先介绍了汉学中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心的历史沿革、学术研究方向、出版物情况等;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了汉学中心多年来凭借丰富的学术积淀与学术资源,与国内外学术界良好互动的情况;同时,他还就海外汉学研究的意义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了中国崛起之后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策略和方法。张教授呼吁北外在新世纪应当应国家和民族之需,勇于承担起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光荣使命,培养出一批中西兼通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教授的发言赢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响应。

接着李雪涛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汉学中心目前正在承担的重大项目,中心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同时他以自己曾在北外本科学习和海外攻读博士的切身体会,建议北外的同学们在掌握好外语的同时,应更扎实地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便在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时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李雪涛教授以晚清民国时期德国汉学家卫礼贤与中国小学大家劳乃宣翻译《易经》的过程为例,充分展示了汉学与国学的互动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重要影响。

柳若梅副教授以世界汉语教育史为中心,进一步具体阐释了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与研究的历史对于当前中国语言学界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的重要借鉴意义,并且试图通过对各国汉语教育史的研究,为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研究提供学术和历史的支撑。
在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来自英语学院、专用英语学院、亚非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哲学社科学院的老师同学们,就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国学术重建、中国经典外译等方面向三位老师提问,老师们精彩的回答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最后,两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