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纪念中丹建交60周年暨辛德贝格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有:丹麦王国驻华大使叶普阁下,丹麦王国驻华公使衔参赞姚朔仁阁下,前任中国驻丹麦大使甄建国先生,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辛德贝格的侄女玛丽安女士及其丈夫奥勒先生,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刘健先生,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部主任任彦斌先生,中国青年报记者戴袁支先生,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社科院外文所、人民大学、解放军出版社、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代表。我校欧语学院副院长柯静教授,丹麦语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我校国际处副处长刘博然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首先发言,对丹麦友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了两万余名中国难民,记录下许多日本侵略军的战争罪行等义举表达了感动和敬佩之情,并祝贺戴袁支先生的著作《1937,1938-经历南京腥风血雨的丹麦人》正式出版。杨书记指出,中国与丹麦的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人员往来和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我校丹麦语学生应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努力成为促进中丹友好交往的使者。杨书记也回忆了他于2008年访问南丹麦大学,并积极促成丹麦语专业的建立等我校与丹麦大学的交往历史。最后,杨书记代表所有中国同胞向辛德贝格家族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接下来,丹麦王国驻华大使叶普阁下发表了致辞。叶普大使强调,辛德贝格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现一个丹麦人如何尊重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戴袁支先生的新书详尽地描写了辛德贝格的故事,特别是他如何在南京大屠杀时期救助保护了中国难民。叶普大使表示,在中丹建交60周年之际发布这本有关中丹人民友谊的著作,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前中国驻丹麦大使甄建国先生发表了中丹双语演讲。甄大使从自身丰富的外交经历出发,回顾了中丹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甄大使提到,自己在任驻丹大使期间,每年辛德贝格家族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都会给使馆送来代表友谊和祝福的黄玫瑰。甄大使指出,中丹人民都不能忘记像辛德贝格这样开拓中丹人民友谊的先驱,同时要放眼未来,加强中丹双方的交流合作,巩固加深两国友好关系。


甄大使致辞后,杨学义书记与叶普大使交换了礼物。随后,戴袁支先生发表了学术演讲。戴先生介绍了辛德贝格进入南京的原因和过程,详细描述了辛德贝格如何运用自己的水泥厂庇护中国难民、救助伤员,通过展示二百多张珍贵的历史图片说明了当年救助的情形。演讲后,戴先生把现场学生献的鲜花转赠给了辛德贝格的侄女玛丽安女士,会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所有来宾和三十余名欧语学院的同学一同在外研社就餐, 席间交流气氛轻松活跃。共有包括新华社、人民网、搜狐网在内的15家国内媒体参加了本次活动并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