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学院青年教师赴伦敦出席“多语言与多元文化外语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0-03-10 15:20:18 来源: 亚非学院 编辑:

        2月19日至2月20日,亚非学院院长助理、豪萨语教研室主任孙晓萌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邀请,出席了的“多语言与多元文化外语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报告。此次研讨会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UCL)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共同主办,共有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的150名学者出席。

       此次国际研讨会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展开讨论:“多语言、多元文化与语言政策和规划”、“多语言教育与身份认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教学”及“世界范围内的少数语言教学”。在2月20日的“世界范围内的非洲语言教学”研讨专场中,孙晓萌作了题为“中国非洲本土语言教学:成就与挑战”的主题报告。2010年恰逢中国开展非洲本土语言教学五十年,半个世纪以来的不辍耕耘成就卓著。非洲本土语言的教学及研究是打开理解非洲文化的窗口、搭建中非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手段,为增进中非文化交往、促进中非友好关系做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报告主要梳理了自1960年起五十年来中国非洲本土语言教学的缘起与发展,总结了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阐释了非洲本土语言教学所肩负的“将中国介绍给非洲”和“将非洲介绍给中国”的使命。以欧美国家亚非学院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指出了中国的非洲本土语言教学和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孙晓萌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此后,孙晓萌还就与会者提出的“中国在非洲新殖民主义与文化误读”、“中国非洲语言文化教学与软实力建设”、“豪萨语专业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一一作答。
 
 
 
        与会期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主管学术研究的副校长Graham Furniss教授会见了孙晓萌。Graham Furniss为豪萨文学的世界顶尖级学者,他于1996年出版的《豪萨诗歌、散文与流行文化》一书奠定了在该领域的国际权威地位。在为期一小时的会见中,他对北外亚非学院豪萨语专业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很感兴趣,并积极为北外豪萨语专业出谋划策。他表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豪萨语专业建设与中国历史进程息息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令人折服,同时他也欣喜地看到中国年轻一代学者站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的非洲学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孙晓萌老师还与SOAS语言文化学院非洲系主任Philip JaggarINALCO非洲学系副主任George Alao教授, 就非洲语种专业资源和教材共享、学生短期互访和远程教学等事项交换了意见,并就非洲语种的比较语言学和比较文学课程的共同开设、联合编写教材和协同科研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共识。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与北外亚非学院为战略合作伙伴,该校亚非语言文化学院院长Michael Hutt教授(英国女王奖获得者)曾于20091023-24日期间出席我校主办的"2009亚非学院国际会议—研究、网络与合作",并最终签署了《亚非学院国际合作备忘录》,在青年教师互访、学术资源共享、学生暑期项目等方面相互分享、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孙晓萌老师是亚非学院建院近50 年以来,第一位受到由西方国家主办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并作主题报告的青年教师。她出席此次会议,不仅与国际亚非研究学者进行了深度交流,而且展示了中国在非洲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为中国非通用语学术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可贵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