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系列讲座举办第二讲:阿拉伯世界眼中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14-04-17 11:16:18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4月15日晚,“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系列讲座第二讲在电教礼堂举行。我校阿拉伯语系主任薛庆国教授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阿拉伯世界眼中的中国形象”的讲座。讲座由阿语系副主任叶良英主持。副校长贾文键,教务处处长金利民等参加了讲座。
 
 
   薛庆国教授回顾了中阿交往的历史,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阿拉伯古藉中的中国、阿拉伯近代文学作品中的中国、阿拉伯现当代文学家与中国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在阿拉伯文学中的形象。薛庆国表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基本上是美好的、正面的,阿拉伯关于中国的正面形象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
   对于当代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薛庆国表示,权威民调公司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在阿拉伯人眼中的形象总体来说是正面的,阿拉伯人对中国仍然持有好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阿拉伯人深受对中国友好的集体潜意识影响;中国是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独立自主,不曾欺负阿拉伯民族,一向比较同情、支持阿拉伯人的事业;中国发展迅速,成就令世人瞩目,发展模式值得借鉴;中国产品价廉物美,提高了阿拉伯人生活质量。
   薛庆国还表示,我们要看到阿拉伯世界对中国也存在一些不满,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部分人受西方影响,认为中国缺乏民主、自由、人权;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存在误解;对中国部分产品质量低劣不满;部分人对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及国民不满;中国对阿拉伯之春的立场,引起部分国家不满。
   薛庆国指出,维护中阿友谊、发展中阿关系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阿拉伯世界的能源、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阿拉伯世界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宗教、文化方面对于中国也有重要影响。强调中阿之间独特的历史传统友谊,对于我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特殊意义。
   讲座结束后,薛庆国教授与同学们就巴以问题、叙利亚危机等问题进行了互动。
 
 
   薛庆国教授长期从事阿拉伯现代文学、阿拉伯现代文化与思潮、中国文化在阿拉伯的传播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薛庆国在《生活报》等多个阿拉伯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有关中阿交流、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形象的论文、文章,接受《金字塔报》、《海湾时报》、《半岛报》、《利雅得报》、《费萨尔》杂志等数十家阿拉伯主流媒体的采访,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工作,传达了中国重视发展与阿拉伯各国友好关系的明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分阿拉伯民众对中国有关立场的误解。
 
(记者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