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由学校科研处和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学校办公楼配楼二层多功能厅举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我校杰出校友秦亚青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实践•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创新”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教授主持。
学术报告开始前,我校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会见了秦亚青教授,感谢秦教授长期以来对北外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秦教授还向我校张朝意教授、李英桃教授赠送自己的签名新作,感谢两位老师对本次讲座付出的辛勤努力。

秦亚青教授围绕多元的国际关系理论、理论的文化胎记、理论的文化建构等主题内容,系统比较了西方世界与中国在实践、历史与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秦教授指出,不同文化体成员会有不同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而一种实践场域中的理论可能无法解释另外一种实践场域中的行为。因此,社会理论是文化建构的,文化差异是理论创新的重要资源。秦教授认为,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来源于西方学者对自身历史的认真研究和观察,而在西方的一些非西方裔学者,现在也凭借自己的感性知识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体认,从非西方的历史经验出发,挑战了国际关系学界的重要理论。中华文化的实践和历史同样蕴藏着丰富的理论资源,这也为中国人进行学术创新,修正既有的理论观点,从而产生更广泛、更具效力的理论提供了契机。
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在对秦亚青教授讲座的点评中指出,秦亚青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国际关系领域研究专家。秦教授讲座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为北外师生学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
(国际关系学院 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