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论坛”。论坛以“第二个结合”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为主题,由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共青团北京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郝立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由祝和军主持。
刘欣路在致辞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阐释,是新时代重要实践要求。时代赋予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新的使命,研究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要将个人研究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刘欣路介绍了北外推进研究生教育的若干举措,同时向在场同学分享了三点建议,第一,要深耕中国道路的国际阐释和话语贡献;第二,要拓展比较与对话的研究维度;第三,要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关切。
郝立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若干重要命题解读”为主题,从理论定位、核心命题、实践要求等维度,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层逻辑。郝立新的讲授高屋建瓴、脉络清晰,理论深度与实践关怀并重,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发展,也是解决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行动指南,为在座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随后,韩强宣读本次论坛获奖名单,对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刘欣路、黄伦伦、张曼、孙磊、王浩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主论坛第二阶段,首都师范大学陈璐、北京师范大学许腾腾、中国人民大学赵航、北京外国语大学吕瑶瑶、清华大学曲洪强、新疆财经大学王康乐作为优秀征文代表进行了报告分享,该环节由北外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孙曌姮主持。
当天下午,论坛开设三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阐释、“第二个结合”与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文化主体性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三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40余人汇报了各自研究成果,点评专家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
北外团委书记黄伦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祝和军、院长韩强、副院长孙磊、党总支组织员王浩、教师代表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60余名青年学子参加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