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2023年学生海外实习实践出征仪式。教育部主题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赵凌云,指导组成员袁芳、戴国印,中央文明办二局副局长、中宣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主任邓丽娟,中央文明办二局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曹晶,教育部思政司宣教处处长陈郭华,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外事协调处处长周际,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 (人力资源部) 副部长(副总经理) 汪显东,中交集团中国港湾党群部部长安昕,富华国际集团董事、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赵紫薇,中国银行北京海淀支行行长李毅,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公共事务部总监董宇,京东集团校企合作负责人唐菲,中国日报社副秘书长潘忠明,新华社北京分社编委、教科文卫部主任魏梦佳,人民网海外传播部主任刘慧,中国日报社事业发展部业务经理白子健,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丹,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德忠,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出席活动。仪式由贾德忠主持。
出征仪式在多语种诗朗诵中开幕,北外学生代表用汉语、英语、俄语、德语、阿语、韩语、马来语、日语、罗马尼亚语等多国语言表达了对“从北外走向世界”的畅想。
杨丹以“践行全球使命、展示中国形象”为题致辞,对出征团队表达祝贺,对关心和支持海外实习实践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杨丹指出,北外努力打造全球思政大课堂,讲述中国故事,扬帆起航行走世界。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保护全球语言,贡献中国力量。要珍惜海外实习实践机会,勤学苦练、多思多问,夯实北外人的本领能力,共襄人类语言宝库。二是守护全球文明,贡献中国智慧。要大力弘扬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动推广宣介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交流互鉴传承创新,增进国际理解,共创美好未来。三是维护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立足一域、放眼全局,务实开展调查研究,把北外人的理念情怀和价值追求发扬光大。
汪显东在发言中向即将出征的带队教师与学生代表表示祝贺,他表示,海外实习实践是充分发挥外语院校独特优势的具体举措。通过海外实习实践积累宝贵实践经验,为学生学习工作奠定基础。中铁建愿与北外开展更进一步的合作,为北外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实践机会。
潘忠明在发言中勉励同学们在实习中拓展思维眼界;在实践中、志愿服务中传播中国声音;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学地道的语言、学书本之外的知识,全面提升自我能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德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项目带队教师王建斌表示,当代青年要用双脚行走世界,用双手发现问题,把学术研究写在世界的大地上。在“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走出国门开展实习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将前往德国各地,采访调研当地政府、大学、智库、商会、工厂各界人士对于“一带一路”的思考与见解。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和热爱世界文化,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化民族艺术文化调研团”带队教师宁强在发言中介绍了项目主要内容。他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海外实习实践将帮助北外师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结交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进白桦林”学术考察团项目成员凌芙表示,海外实习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他国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并与不同文明的青年交流学习的机会。当代青年要用双脚丈量大地,向全世界发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之声,传播新时代中国之声。“大篷车课堂”项目成员沈怿书在发言中表示,海外实习实践打开了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不仅能够锻炼自我的语言能力,还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田野调查中洞察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心灵,在采访学习中沟通中外、传播中国声音。
随后,杨丹、贾文键、汪显东、安昕、魏梦佳、刘慧、赵紫薇、李毅、董宇、唐菲等嘉宾共同按下手印,标志着北外与社会力量共建团队正式启动。杨丹、贾文键向嘉宾颁发“三有人才”成长导师聘任书。“三有人才”成长导师将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校内讲座、校园沙龙、短期游学等多种形式,助力实现“北外人、世界行”。
最后,杨丹宣布2023年海外实习实践团正式出征,并与赵凌云、袁芳、邓丽娟、曹晶、陈郭华、周际等嘉宾分别向北外43支海外实习实践团带队教师授旗。
“全球文明与青年责任”海外实习实践活动是北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是全国高校首个以赴海外开展实习实践为主题,由各专业教师自主申报,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践项目。2023年北外将派出500多名师生共43支队伍赴海外五大洲开展实习实践。
北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项目带队教师、学生代表,辅导员参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