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党校、团委、国际教育学院和云南省驻京团工委共同组织和派遣的“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国情教育实践团一行,先后深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鲁掌、大兴地、上江、老窝、片马等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北外挂职干部、保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德忠专程赶到怒江看望实践团师生一行并参与调研。
贾德忠带领调研团一行拜访了怒江州委。州委书记纳云德,州委常委、秘书长李海曙,州委办公室主任余建林与北外师生亲切座谈。纳云德代表州委州政府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情教育实践团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实践团介绍了怒江州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之下,怒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怒江各族人民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进,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全州发展形势全面向好。纳云德指出,怒江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十四五”期间,全州将以综合交通、特色产业、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社会事业为重点发展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他嘱托团队把调研做好,并欢迎北外多组织师生到怒江,为怒江发展做调研、出主意。
贾德忠对纳云德书记亲切会见北外师生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滇西专项扶贫的工作情况,并充分肯定本次调研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北外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语类高等学校,北外人始终以“服务人民”为不懈追求,本次调研选择到怒江,体现了“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校歌精神。贾德忠表示,怒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调研团队一定会发挥专业优势和语言优势,把研究做充分、做扎实,聚焦怒江,对外讲好中国教育脱贫、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在怒江调研期间,北外国情教育实践团赴怒江片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一行瞻仰了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参观了片马抗英纪念馆和驼峰航线纪念馆,深切感受了云南各族人民捍卫国土、抗击侵略者的无畏精神。
此次国情教育实践调研团由云南省驻京办团工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师生联合开展。调研团认真按照计划,深入到各乡镇的扶贫搬迁安置点,向安置点干部和群众了解社区教育情况;进入各民族、各类搬迁群众的家中,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与州、县教育局干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座谈交流。通过多种途径,认真了解了怒江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情教育实践团与怒江团州委、怒江州驻京招商联络处共同举办了“情系大峡谷·雁归彩云南”青年读书会。实践团成员与怒江各界青年代表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诵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观看了国家形象外宣视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最后,实践团师生现场合唱了北外校歌《永远为人民服务》,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为了进一步了解怒江,实践团一行还参观了怒江减贫交流中心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展,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怒江的沧桑巨变和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80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情教育实践团师生通过怒江之行,传承北外红色基因。师生纷纷表示,通过一周的调研学习,看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及教育为怒江带来的变化,感受很深。大家对于国情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如何实现从“跨越式发展”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师生,要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继续深入加强国情调研,认真学好教育学专业,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8月23日,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全州国土面积14584.51平方公里,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有29个乡镇、255个村委会、39个社区,总人口55.7万人。怒江州高山峡谷、区位特殊、民族和谐、资源富集、生态良好、雄奇美丽,集边疆、民族、山区、美丽为一体。怒江州作为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所辖四县(市)都是深度贫困县,全州29个乡(镇)、255个村委会中,常住总人口54.4万,其中农村人口38万,农村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70%,农村人口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怒江州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