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在外研社九层会议厅举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我校党委书记王定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我校原党委书记韩震、原副校长闫国华,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刁建东以及来自全国职业外语教育领域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现场会议,3000余名各院校代表参加线上会议。大会开幕式由闫国华主持。
鲁昕在致辞中指出,“十四五”新征程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时代亟需具备外语素养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新技术加快推动职业院校外语教育创新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恰逢其时,任重道远。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引领和推动职业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完善职业教育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期待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充分发挥智库、平台、桥梁、标准作用,不断探索与突破,为新时代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创新发展、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王定华在致辞中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支持表示感谢,对鲁昕会长的长期关心与指导表达敬意。他强调,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惠及全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惠及年轻一代成长的大事。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应以此为契机,紧随职业教育发展大势,探索职业外语教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响应时代发展、实施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实践、新突破。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应全面发挥引领作用,特别要在统筹协调、开展调研、编写教材、制作课件、实施教学等方面着力,全方位开展工作。他表示,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领导下,在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努力下,我国职业外语教育教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刁建东在致辞中指出,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充分体现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职业外语教育的重视。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核心着力点,通过教师培训、教材研发和教法研究,开展业务、推动创新、示范引领,是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外语教指委将与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互相支持,密切合作,共同促进新形势下职业外语教育改革发展。
刘建同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批复》。按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章程》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大会通过线下与线上投票,选举产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鲁昕担任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定华担任常务副主任。大会另投票选出副主任5位、秘书长1位和副秘书长2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向大会汇报了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的筹备工作情况、工作条例和侯选人的产生过程,获大会代表一致审议通过。
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旨在搭建职业外语教育研究平台,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施“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为着力点,以智慧教育手段推进教育组织方式变革,充分发挥委员会在建设标准体系、提升双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外语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语教育对接科技进步和产教科融合,推动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布局。
鲁昕、刘建同为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定华、曾天山、韩震、文秋芳,以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顾曰国、李莉文、金利民、许家金、王海啸、张文霞、李富森、张勇军等颁发聘书。
鲁昕、刘建同、王定华、曾天山共同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揭牌。
鲁昕作了题为“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适配新技术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旨报告。她指出,第一,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任务,全面打牢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各项基础,服务我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网络强国和贸易强国等的建设,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第二,要牢记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前沿科技,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第三,要树立培养新人才的理念,新时代国际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应当具备五大特点:有知识、懂专业、会外语、有技术、有技能。职业院校要提高全局站位和政治站位,系统培养“强国工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成立大会结束后,第二届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高端论坛举行,论坛主题为“以外语教育改革创新为引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由徐建中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院长汤涛作了题为“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专家报告,介绍了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学习的特征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智慧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指出利用教育设计、智能化技术能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效,但智慧教育需要产学研支撑才能真正落地。
曾天山作了题为“服务高水平开放,提高技能人才国际素养”的专家报告。他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对外高水平开放的背景下,须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国际素养。这要求我们深入落实三教改革,着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改善外语教育生态。
曾用强在题为“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思考”的专家报告中提出,新时代职业英语人才培养的三个新思维:能力优先、任务完整性、能力可视化,建议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入手,进行职场仿真任务设计,为学生搭建能力展示的平台,以最大化激发职业英语人才培养的潜力,并重构英语教育生态。
在下午的专题论坛环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基础部英语教研室主任张秀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外语部主任舒立志、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月会三位院校代表分别分享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借力数字技术,进行职业外语教育、教材、教学及英语类专业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
外研社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社长李淑静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将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发挥顶层设计、理论研究、评价标准、课程改革、教师发展、交流合作、平台搭建等功能,努力为服务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长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