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07 15:30:23 来源: 法学院 编辑: 郭玮

    2020年11月7日上午,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我校西校区国际大厦大礼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承办。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陈训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前主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前会长李适时,外交部条法司原司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前会长王厚立,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我校党委书记王定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外交学院校长徐坚,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魏一鸣等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主持。

    王定华作为本次纪念大会东道主的代表,对参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推动国际法研究实践和发展的老前辈致以崇高敬意。他回顾了我国国际法发展历程,高度赞扬了中国国际法学会的工作,期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法学会和与会专家能够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为我国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提供智力支持。

    王定华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办学历史,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自建校以来,北外为党和国家培养了400多名大使、2000多名参赞以及大批涉外人才,他们都是国际法的实践者和中国国家利益、国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作为一所肩负特殊使命的高校,北外在培养新时代国际法人才方面责无旁贷。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并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践,如注重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进行多学科交叉培养,整合利用全球资源,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精通国际法、外语能力突出、能够应对复杂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在“十四五”期间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北外将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国际法学会的工作,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罗照辉代表外交部向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4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国际法学会发展的40年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利益的40年。40年来,国际法学会肩负重任,始终坚持党对国际法工作的有力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对国际法工作的战略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国际法对国家发展的促进和支持作用;始终以保障和促进国家建设为己任,为促进国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国际化角度扎实分析、献策建言;始终坚持立足国情和放眼世界相结合,密切跟踪国际规则前沿动向,搭建国内、国际交流平台。希望学会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发挥好中国国际法学界领头雁作用,团结广大国际法工作者再接再厉,推动中国国际法事业迈上新台阶。

    陈训秋代表中国法学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感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法治事业的亲切关怀,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外交部对国际法学会的引导和支持。中国法学会将一如既往支持与配合中国国际法学会的各方面工作,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杨万明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中国国际法学会四十年来扎实可靠的工作给予肯定。结合当前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杨万明认为,国际法在稳定国际秩序、规范国际关系、塑造国际规则等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在此背景下召开的纪念大会和学术年会,对于推动国际法治的创新发展及中国在国际法领域的理念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怀德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国际法学是联结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甚至全世界人民的法律桥梁和纽带,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实现世界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律保障,更是法学界的世界语言。中国政法大学在中国国际法学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法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国际法学人应当牢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践行“为国奉献、为民担忧、为天下谋大同”的神圣使命。

   魏一鸣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对学会成立4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随着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力量的对比的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国际法日益受到各国和各界的重视,在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尊重国际法,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应用和发展国际法的特征更加鲜明。北京理工大学将与各位同行一道,为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声音。

    徐坚代表外交学院对中国国际法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国际法在稳定国际秩序规范和国际关系、塑造国际规则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外交学院作为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处和《中国国际法年刊》《国际法学刊》编辑部所在地,将继续大力支持和全面协助中国国际法学会的各项工作,在外交部条法司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中国国际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进指出,中国国际法学会成长于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40年来,学会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密切联系和团结广大国际法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国际法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实践,广泛参与涉外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国际法学会将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国际法教学、研究和实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积极推进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加快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走进世界”的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力争在国际法理论、思想、理念、制度和文化层面作出更多原创性贡献。

    纪念大会结束后,中国国际法学会2020学术年会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为“大变局下的新使命:国际法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来自全国各高校、实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通过其中线上、线下参会人数均达300人以上。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将以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的形式,回顾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历程,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国际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国际法、全球公共卫生与国际法三大主要议题深入展开八场研讨,为新形势下国家发展建设大局、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对国际挑战的现实需要,发挥好国际法学的服务和支撑作用。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北外法学院依托学校语言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突出国际化特色,在国际争端解决、国别法与区域法、国际经贸协定规则等领域取得了丰厚成果,受到相关部门以及学界业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