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新时代职业英语》系列教材出版发布会暨第二届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高端论坛在外研社举行。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我校党委书记、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定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天山,我校原副校长、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任闫国华,以及外语教育界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同时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来自全国各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00多位教师相聚云端,聆听报告。会议由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主持。
会上,集“新理念、新逻辑、新体系、新载体、新标准”五大特色于一体的《新时代职业英语》系列教材重磅推出。《新时代职业英语》由鲁昕总体策划,是国内首套提出“1+19”大类的专业英语教材。该系列教材中的《人工智能英语》不仅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通识课教材,更是数字经济时代专业人才学习必备,是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一项瞩目成果。
王定华致开幕辞,他指出,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职业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新时代职业英语》系列教材是中心立足新时代、应对新形势、探索新突破的一份阶段性成果。未来,中心期待能够在各位领导关心及各位专家指导下,深化、拓展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在中国职业外语教育领域大有所为,贡献力量。
鲁昕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新职业的技术技能知识基础”的主旨报告。鲁昕指出,人工智能英语作为专业基础知识,将为打造“大平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发展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平台的人才培养筑牢基础,提供核心支持。鲁昕从 “五个新”出发,阐释了《新时代职业英语》系列教材的独特风采与创新突破,指出该教材的理念之新在于突破传统英语单一语言的培养目标,对应数字经济的19个专业大类岗位实际需求,开发以《人工智能英语》为各专业通识课程的“1+19”大类专业英语教材,将语言专业、语言技术、语言价值观有机融合。报告中,鲁昕还从人工智能历史进程、各国战略及贡献、人工智能中国实践和人工智能市场呼唤四个维度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紧迫性和未来趋势,为职业教育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指引方向。
在本次会议上发布了《新时代职业英语》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参考高职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19个专业大类,基于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英语的实际需求,由校企合作的研发团队编写而成。《新时代职业英语》系列教材秉承“以语言为基础,以理实为路径,以育人为目标”的理念,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构建教材之基;将专业理论与使用说明对比呈现,构架教学之径;将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继承发展,构筑教育之魂。
曾天山作了题为“从学情教情调查入手促‘三教’改革”的学术报告。曾天山简要介绍了全国职业院校学情与教情调查项目,指出全国职业院校学情与教情调查拟基于实证研究为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院校研究提供平台,同时作为客观社会评价的标尺,将为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曾天山强调,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通过改革不断推进,加强质量内部控制,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大力发展数字教材。
闫国华作总结发言并代表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汇报工作。他表示,中心一直致力于发挥 “智库、平台、桥梁和标准”作用,在教材开发、国际合作、理论研究、教学研究、测评研究、助力百万扩招政策、赛事培训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开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中心将加深与院校合作,拓展研究实践领域,打造职业院校外语教学发展共同体,为推动中国职业外语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聚焦、站位高远,拓展职业教育发展视野,引领外语教学改革方向。未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外研社将以《新时代职业英语》系列教材出版为新的契机,以本次高端论坛取得的研讨成果为新的起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