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暨2019年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周明伟、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凯文•夸克(Kevin Quirk)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出席会议。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组织的代表,以及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拉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9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由我校参与主办的第31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颁奖仪式举行。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是中国翻译界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比赛。第31届大赛共设十个竞赛项目,包括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汉语的互译,吸引了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1900名选手参赛,总参赛人数、参与选手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经过多轮严格匿名评审,共评选出346名获奖者。我校荣获组织承办奖。
会上,我校教师主导编制的《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等三项团体标准规范由中国翻译协会正式发布。《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是由我校高翻学院院长任文主动向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提出建议并领衔申报的翻译行业发展规划与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2019子项目,在广泛征求学界、业界、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译协等机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是我国首部翻译行业译员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规定了职业译员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以及译前、译中、译后等职业行为规范。与中国翻译协会已颁布的其他团体标准相比,本规范首次将手语传译这一翻译形式纳入整个文件予以考量。同时,与已颁布的国际和其他国家翻译职业伦理准则相比,《规范》首次针对机辅/机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伦理问题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前沿性。《规范》的编制与发布是我国翻译职业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30多场专题论坛。高级翻译学院院长任文、副院长姚斌,英语学院张威教授分别主持了“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韩奖译文评析”“语料库与校企合作”论坛并发言。我校外研中心陈国华教授,西葡语学院刘建教授,法语学院王吉会副教授,高翻学院副院长李长栓教授和曲强老师分别在论坛发言。
11月9日晚,中国译协口译委员会全会举行。中国译协口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文,委员代表、姚斌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口译委员会2019年工作汇报,并讨论了2020年工作计划。10月18日北外高翻承办的全国口译大赛总决赛也是口译委员会的年度活动之一。
中国翻译协会年会是中国翻译界一年一度的盛会,已成为中国翻译和语言服务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日益受到国际翻译界的关注和参与。本次大会以“砥砺奋进守正创新”为主题,旨在总结新中国70年来我国语言服务和翻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推动翻译与语言服务行业守正创新,提高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能力,促进中外语言服务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