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语言文化合作交流联合体“第五届中国葡萄牙语教师培训班”举行
发布时间:2018-07-16 12:20:46 来源: 西葡语系 编辑: 郭玮

    7月9日至13日,中葡语言文化合作交流联合体“第五届中国葡萄牙语教师培训班”在我校举行。该项目是中葡两国政府成立的“中葡语言文化合作交流联合体”框架下的重要活动,分为名师讲座、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和观摩课等环节。自澳门理工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和我校的20名葡语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名师讲座环节,我校高级翻译学院执行副院长李长栓就“翻译是发现和再现真相的过程”“翻译调查研究方法及翻译实践报告写作模版”两个主题与学员们分享经验和心得;西葡语系党总支书记刘建教授与学员们探讨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指出如何通过翻译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以及如何对待文化因素而达到更好的翻译水准;西葡语系徐蕾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文学翻译经验,就“文学翻译中的‘信’”和“文学翻译课堂的主人”为题与学员们分享文学翻译技巧以及文学翻译教学法。
    专题培训阶段,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的安娜•玛法尔达•蕾特副教授介绍了非洲葡语文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带领学员们一起赏析米阿•科托(Mia Couto)、佩佩特拉(Pepetela)等非洲葡语国家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
    交流研讨环节,葡萄牙知名作家若泽•路易斯•佩绍托分享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并对葡萄牙21世纪的文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解读。他认为,科技和全球化推动了葡萄牙当代文学向更加自由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文学创作反映的是贯穿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比如爱情、生死、人性等等。
    与会教师观摩了西葡系杨玉翠老师的现场教学,近距离地感受了一堂生动的西汉笔译课。杨玉翠还详细介绍了她所承担的大三西汉笔译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自身的教学感受。
    培训最后,法学院副院长闫冬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介绍了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多语种法律人才培养与研究模式改革项目,同时表达了与高校葡语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外语+法律”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愿望。
    为期五天的培训为中国高校的葡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中葡语言文化合作交流联合体”能够为中国葡语教学、中国与葡语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中葡语言文化合作交流联合体”于2014年5月时任葡萄牙总统卡瓦科•席尔瓦访问北外时成立,旨在加强中国的葡萄牙语教学和葡萄牙的汉语教学,以此推动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和里斯本大学作为牵头高校,负责联系两国承担相关教学任务的高校建立联合体,共同推进两国的语言教学。“联合体”成立以来,共举办了五届中国葡语教师培训班。截至目前,参与培训的内地和澳门高校葡语教师已超过100人次。

 

(西葡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