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7日,第十一届“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在我校举行。本次比赛由法学院与万慧达北翔集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美国托雷多大学和我校的12支国内外高校的代表参赛。
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志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万慧达北翔集团高级合伙人黄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们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该项赛事为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对赛事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开幕式由法学院万猛教授主持。
本次竞赛案例涉及当前热议的体育赛事转播问题,引导竞赛选手思考中国《著作权法》中有关著作权和邻接权的关系、独创性的高度应如何把握、以及著作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本届比赛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优秀水准,中外竞赛选手展现了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获得冠军,中国政法大学获得亚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湘潭大学获得季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最佳书状奖。我校法学院的李天煜、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的Amy Hiscox、中国政法大学的汪玉洁、华东政法大学的杨可欣获得最佳辩手奖。
闭幕式上,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米良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教授、台湾东吴大学科技及智慧财产权法中心主任章忠信教授分别发言,为选手们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澳大利亚邦德大学Amy Hiscox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杨可欣代表选手发言,由衷感谢竞赛带给他们的独特人生体验。
为推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国际化,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我校法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于2007年共同发起举办全程使用英文的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至今已经举办11届。11年来,20支国内外代表队的逾千名队员参加了该项赛事,就专利、商标、版权等热点案例展开了讨论。该项赛事是国内唯一使用英文讨论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专业模拟法庭竞赛,比赛提升了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国际化水平,吸引各国青年深入了解熟悉中国的司法体制和知识产权制度等,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