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之旅”系列讲座举办第四讲: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与我国高速铁路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17 15:11:31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郭玮

    5月16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科学探索之旅”专题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电教礼堂举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钱立新作了题为“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与我国高速铁路最新进展”的讲座。讲座由校长助理、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杨建国主持。

 


    钱立新首先介绍了高速铁路定义及其技术水平评价,他指出,高速铁路是指运行速度在250km/h以上的铁路线路,但是从技术水平评价角度来看,高速铁路不仅要求最高运营时速在250km/h以上,同时要对追踪列车间隔时分(即一小时内的发车密度)有严格的技术要求。钱立新介绍了目前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和我国高速铁路所居的地位,截止2017年底,全世界已拥有高速铁路新线的国家和地区有14个,新建高速铁路里程38307公里,中国新建高速铁路里程已达22162公里,位居世界高速新线首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体现在三个“第一”,即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动车组数量世界第一、高速铁路年运量世界第一。
    钱立新向听众介绍了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荷兰等国家的高铁发展历史和技术特征,阐述了发展高速铁路的战略意义。他认为,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高铁的优势在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占用土地少,运输能力大,安全性高、社会运输成本最低,节约旅行时间、创造社会价值。随后,钱立新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程,中国高速铁路从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项目立项,到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建成,再到引进消化国外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最终建成世界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铁网络,同时开始研制具有完全自主技术体系的统型高速动车组。钱立新表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是密不可分的,中国高铁技术是中国科技能力和制造能力不断升级的代表。
    讲座最后,钱立新介绍了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并对世界高速铁路近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认为,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推进高铁技术的研究,发展最高运行速度350~400km/h的高铁系统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铁技术已经取得了诸多突破,最高运行速度350~400km/h将在近期得到实施,但中国的高铁之路任重道远,我们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中国高铁需要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在技术上不断攻坚克难,才能取得更大突破。
    钱立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名誉首席专家,曾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技处长,现任铁科院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铁路重载协会常务理事,国际铁路联盟科技合作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铁路重载、提速、高速关键技术的研究,197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世界第六台)铁路1:1制动试验台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主持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新型空调双层客车”制动系统研究,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至2002年担任铁道部提速专家组组长,主持全国铁路提速综合研究,2002年再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外发表论文120篇,编著专著5册。

 

(新闻中心 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