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校园文化讲座在电教礼堂开讲。本学期校园文化系列讲座的主题是“科学探索之旅”。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惠南作第一讲,主题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区”。讲座由教务处处长金利民主持。
孙惠南从世界五大“死亡谷”出发,向听众引入了百慕大魔鬼三角,并介绍了相关概念,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岛,西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随后,孙惠南介绍了百慕大三角的由来以及围绕百慕大三角产生的各种恐怖事件传闻,并对百慕大三角之谜产生的14种具有代表性的假说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认为,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一种或几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幕大三角之谜,这些假说大多无法与事故的事实联系起来,一些假说甚至还存在逻辑缺陷。
孙惠南围绕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类事故,从科学的角度对百慕大三角之谜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百慕大地区大量生长的马尾藻,大西洋肆虐的飓风,海底可燃冰,飞机飞行时的人为操作失误,飞机船只的电子机械故障,海盗劫持,新闻或小说作者为了效果将其他地区的事故归咎于百慕大,相关事故的救援不及时,以及一些人有意将事件神秘化、恐怖化等,才是百慕大三角之谜的真正原因。孙惠南通过大量的图片和相关材料,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旅游等各个角度介绍了百慕大的情况。他认为,百慕大三角的自然条件与其它的岛屿和海洋基本是一样或者相似的,百慕大魔鬼三角的鼓吹者所编造的百慕大的“故事”是虚构的,不存在的。
本学期校园文化系列讲座共六讲,将邀请孙惠南、陶建华、陈曙东、钱立新、聂跃平、张德良等专家学者,围绕百慕大魔鬼三角、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智慧社会、中国高铁技术、遥感技术与数字地球、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和核武器等主题展开。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