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龙校长率团访问新西兰、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17-04-02 11:02:36 来源: 国际处 英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 编辑: 郭玮

   3月27日至4月1日,彭龙校长应邀率团访问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大学、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和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等大洋洲一流高校与机构。期间,彭龙还拜会了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

   3月28日上午,彭龙一行访问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与校长Stuart McCutcheon、副校长Jenny Dixon、文学院副院长Bernadette Luciano、毛利语系主任Ann Sullivan、太平洋研究系主任Damon Salesa、媒体与传播系主任Neal Curtis、毛利语教师Jennifer Martin举行了会谈,双方就毛利语教学和太平洋研究领域的合作、硕博联合培养、暑期项目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上,彭龙与奥大校长McCutcheon代表两校签署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奥克兰大学合作备忘录附录》,具体内容包括北外每年选派1-5名教师或学生赴奥大毛利与太平洋研究学院攻读课程、奥大向北外派遣师资并参与非通用语专业建设、开展区域与国别研究与联合出版等合作。彭龙此次率团赴奥克兰大学访问是我校积极配合李克强总理出访新西兰,加强与新西兰顶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与奥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拓宽我校师生赴大洋洲顶尖高校交流深造渠道,推动我校南太平洋地区非通用语种建设、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实现国际化、智库型的全方位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彭龙与奥克兰大学校长McCutcheon签署协议

 

   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简称奥大,世界百强名校,世界顶尖历史名校,建校于1883年,是新西兰最大的一所从事教学研究且拥有最多专业的综合性大学,综合排名新西兰第一。奥克兰大学被誉为新西兰的“国宝级”大学,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作为亚太地区一流的高等教育及研究中心,奥大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占新西兰全国70%以上,是该国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

   3月29日上午,彭龙一行访问了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与校长Peter Coaldrake、副校长Scott Sheppard和商学院执行院长Ian Lings等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商学院合作办学、暑期课程、大数据共享和信息管理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彭龙和Sheppard代表双方签署了《国际衔接课程项目合作协议》。随后,代表团还参观了该校的社交媒体智能中心。

 

彭龙与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Peter Coaldrake等会谈

 

   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T),简称昆科大,是设于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学校的研究和教育方向以符合就业市场需求为主,QUT商学院获得了AMBA、EQUIS、AACSB认可。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显示,QUT在澳大利亚35所大学中排名并列第9。

   3月29日下午,彭龙一行访问了昆士兰大学,与Peter Hoj校长,人文和社科学院执行院长Tim Dunne,孔子学院院长陈平,商业、经济和法律学院执行院长Andrew Griffiths等分别举行了会谈,双方探讨了学生和教师交换、本科2+2项目、本硕连读和新专业PPE(Politics,Philosophy and Economics)合作等。

 

 

   会上,彭龙和Peter Hoj校长代表双方续签了两校《合作协议备忘录》与《出国留学预科项目协议》,双方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商谈学生互换,师资互派,跨院系、跨学科等全方位务实合作。随后,代表团还访问了昆士兰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并就短期英语培训、师资英语培训及合作方式进行了讨论。

 

彭龙和昆士兰大学校长Peter Hoj签署合作协议

 

   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简称UQ),简称昆大,世界百强名校,始建于1910年,是昆士兰州的第一所综合型大学,也是澳大利亚最大、最有声望的大学之一。昆士兰大学在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52名,QS世界大学排名第51位,稳居澳洲大学前三。其杰出的商学院颇负盛名,美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其为亚洲/大洋洲区商学院第一名。

   3月30日上午,彭龙一行访问了墨尔本大学,与副校长Simon Evans、亚洲研究院院长纪宝坤(PookongKee)、文学院助理院长高佳、澳大利亚研究教授Kate Darian-Smith、翻译硕士项目负责人Juliet Zhao、翻译学教授Anthony Pym以及翻译家John Minford等就澳大利亚研究和翻译硕士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同意加强澳大利亚研究方面的学术合作并尽快签署硕士联合培养合作协议。

 

彭龙会见墨尔本大学副校长Simon Evans

 

   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简称墨大,始建于1853年,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学术重镇,澳洲六所砂岩学府之一。墨尔本大学在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世界前列。建校已来,已经培养出28万名遍布世界各地的毕业生,其中包括4位澳洲总理,8位诺贝尔奖得主,120名罗德学者。

   3月30日下午,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Brian Schmidt校长、亚太学院副院长Stephen Fruhling、中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Benjamin Penny和人文与社科学院院长Paul Pickering、副院长Jacqueline Lo等分别举行了会谈,双方探讨了学生交换、语言教学数字化和网络语言课程、亚太区域研究、澳大利亚研究等议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计划成立澳大利亚全球研究中心(Centre on Australia in the World),该中心负责人Pickering教授表示希望与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和各澳研中心加强学术合作。

 

彭龙与澳洲国立大学校长Brian Schmidt交换协议

 

   随后,彭龙与Brian Schmidt校长代表两校签署了《学生短期留学协议》,对方每年接收我校各院系不多于30名本科生赴该校进行一年的短期交流学习。该协议的签署将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多赴澳洲顶级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双方今后开展更多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于1946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创建,是一所公立的研究型大学,在2016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上位居 22位,是澳洲八大之首。澳洲国立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专业优势突出,其中国际关系和亚洲研究都是全澳顶尖。

   3月30日下午,彭龙拜会了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教育公参徐孝等使馆工作人员。彭校长汇报了北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此次出访的目的和取得的成果,强调了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顶尖大学学习的重要性。成竞业指出,凡是有利于中澳关系的事情,使馆都会支持。北外有多语言优势,应该加强对象国各方面的研究。彭校长向成大使赠送了我校澳研中心组织编写的《澳大利亚蓝皮书:澳大利亚发展报告2015-2016》和澳研中心李建军等老师翻译的《澳大利亚的亚洲观》。成竞业对我校澳大利亚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对中澳关系的支持表示赞赏。

 

彭龙拜会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

 

   3月31日上午,彭龙一行访问了悉尼大学,与校长施迈克(Michael Spence)、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吕一旭举行了会谈。彭龙强调了出国学习对培养学生全球视野的重要性。施迈克校长介绍了悉尼大学与中国高校长期合作历史。据悉,在悉尼大学有200名教师从事与中国相关的研究。

 

 

   随后,彭龙一行与副校长Richard Miles、人文与社科学院副院长Fran Waugh、澳大利亚文学教授Robert Dixon、商学院教授杭智科(Hans Hendrischke)就学生交换、教师发展、学术合作等具体议题开展深入讨论,达成诸多共识。悉尼大学将参与由我校澳研中心组织编写的《澳大利亚蓝皮书:澳大利亚发展报告》和由我校澳研中心牵头创办的《中国澳大利亚研究》期刊。Robert Dixon教授欣然同意为由我校澳研中心主编的《李尧译文集》(10卷)撰写总序,并参与筹备2018年初在悉尼召开的发布会。

   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是澳洲最古老的大学,创立于1850年,是澳洲享有盛誉的老牌名校。悉尼大学在2016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第46。

   访问期间,彭龙一行还会见了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主席何康文(Kevin Hobgood-Brown)和执行董事高莺(Shirley Gao)、悉尼市议员郭耀文(Robert Kok)、新南威尔士大学人文和社科学院副院长威廉姆斯(Marc Williams),并在西悉尼大学商学院新校区会见了校长Barney Glover和副校长蓝易振等,就北外加强与上述机构和高校合作关系进行了友好交流。

   此次彭龙率团访澳旨在进一步提升合作院校层次,推动中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我校师生创造更多赴澳洲顶级高校交流学习的机会,为教学科研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2017年是中澳建交45周年暨中澳旅游年,恰逢李克强总理访问澳大利亚并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是两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校希望通过与澳洲一流高校建立务实合作,为促进中澳互信,促成双向文化交流,推动中澳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两国经贸发展、文化交往培养更多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国际处、英语学院、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