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前身——中央外事学校建校驻地石家庄市鹿泉区人大来我校考察校史
发布时间:2016-04-11 11:31:53 来源: 校史馆、档案馆 编辑: 郭玮

    4月6日、7日,我校前身中央外事学校建校驻地石家庄市鹿泉区(原获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明法一行,来我校考察校史,并拜访伊莎白、周南等老前辈。

 

1
    6日下午,副校长贾文键与安明法进行了会见。贾文键表示,中央外事学校是我校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外事学校时期的校史进行深入发掘,有助于理解一代代北外人,是如何一边行军打仗、一边艰苦创业的,一步步从延安到北京,最终建成了现在的规模、取得今天的成绩;希望以外事学校为纽带,加强北外与鹿泉区的联系,深化双方在北外校史、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安明法表示,鹿泉区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拥有众多革命历史遗迹,外事学校在其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希望能通过此次访问,进一步丰富外事学校在鹿泉区办学、工作与革命的历史资料,并同时为北外的校史发掘做出一定贡献。安明法还表示,鹿泉区将为外事学校在当地的办学编写一本历史书,拍摄一部纪录片,建设一座纪念馆,并在合适的时候,邀请北外领导前往鹿泉区参观访问。

    校史馆、档案馆、宣传部、国际处、离退休工作处、校友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见,并结合本部门工作内容,提出了今后在合作交流中的设想。

 

2
    7日上、下午,在校史馆、宣传部、校友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安明法一行分别拜访了伊莎白、周南、华玉坚、刘钲等在外事学校任教和学习的老前辈,并进行了电视采访。四位受访者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对“老乡”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十分热情地回忆了自己从事革命工作的经历、在外事学校任教学习的经历,并对采访者的提问做了一一回答。
    来访一行还在档案馆查阅了外事学校的相关档案资料,并参观了校史展览馆。
    1948年6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在河北省获鹿县成立外事学校,隶属中共中央外事组领导,校长浦化人。学校旨在为全国解放培养外事干部和翻译干部。大卫•柯鲁克、伊莎白•柯鲁克夫妇就是当时在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的邀请之下进入我校任教的。周南在当时是学员兼教员,后来历任外交部副部长、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大使衔)。华玉坚、刘钲当时由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转至中央外事学校学习,后来分别在我校和北京教育学院离休。

 

(校史馆、档案馆  姚胜)